一、醫療機構對患者或疑似患者采取隔離措施是否有法律依據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醫療機構對患者或疑似患者采取隔離措施是有法律依據的,而法律依據就是傳染病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采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醫療機構發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
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
第四十一條 對已經發生甲類傳染病病例的場所或者該場所內的特定區域的人員,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實施隔離措施,并同時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接到報告的上級人民政府應當即時作出是否批準的決定。上級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準決定的,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立即解除隔離措施。
在隔離期間,實施隔離措施的人民政府應當對被隔離人員提供生活保障;被隔離人員有工作單位的,所在單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離期間的工作報酬。
隔離措施的解除,由原決定機關決定并宣布。
二、傳染病防治的監督管理
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對傳染病防治工作行使監督管理職權。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委托其他有關部門衛生主管機構,在本系統內行使監督管理職權。根據《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這些職權主要包括:對傳染病的預防、治療、監測、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進行監督、檢查;責令被檢查單位或者個人限期改進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依照該法的有關規定,對違反該法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等。
為加強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監督,法律規定了設立傳染病管理監督員、傳染病管理檢查員的制度。各級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受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其他有關部門衛生主管機構、各級各類衛生防疫機構應設立傳染病管理監督員。其任務是進行現場調查并寫出書面報告;對違法單位和個人提出處罰意見;及時提出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措施的建議等。各級各類醫療保健機構應設立傳染病管理檢查員,負責檢查本單位及責任地段的傳染病防治管理工作。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醫療機構對患者或疑似患者采取隔離措施是有法律依據的,而法律依據就是傳染病防治法。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要約有效期限
2020-11-27商標注冊申請的補正時限要求有哪些
2021-01-25婚前協議內容包括房產共有嗎
2021-03-25訴前調解要注意什么
2021-01-30能索要十幾年未給的贍養費嗎
2021-02-01離婚答辯狀主要針對哪些答辯
2020-12-01仲裁員在仲裁過程中應該做什么
2021-03-10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媳婦能繼承男方家房產嗎
2021-01-02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用人單位單方面變更工作崗位如何賠償
2020-12-08三責險的賠償金額如何計算
2020-11-09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關系人有哪些
2020-11-29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中的保險利益
2020-11-12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險理賠
2021-02-28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保險法司法解釋一有什么內容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