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原告張某系某縣鄉村醫生。2011年2月27日,案外人馮某在原告處就診后,服用了原告開出的中藥,后馮某于2011年3月初死亡。被告某電視臺依據群眾舉報,經采訪案外人馮某家屬及群眾后,制作了《奪命的“祖傳秘方”》的電視節目并公開播出,并認為馮某系因為服用了原告張某的中藥致死。原告張某認為被告的報道嚴重失實,侵犯了其名譽權,訴至法院,請求依法判令賠償原告精神撫慰金5萬元,并在侵犯原告名譽權相同的時間點公開向原告作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審判】
一審法院認為,被告在沒有相關部門認定結論以及司法鑒定結論支撐下,即在新聞報道中作出案外人的死亡與原告的診療行為具有因果關系的認定,被告對所涉當事人的姓名沒有進行技術處理,并將原告的住所及執業證件予以曝光。被告的行為侵犯了原告的名譽權,被告負有過錯責任。原告要求被告在侵權行為同等范圍內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但原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過高,無事實和法律依據,酌情予以調整。一審法院依法判決被告在播出相同新聞節目時間段內向原告賠禮道歉,并賠償原告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一審判決后,原被告均未上訴。
【評析】
本案涉及新聞媒體的新聞報道侵犯他人名譽權的問題。新聞媒體的報道是否侵犯他人的名譽權,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作出判斷:
一、是否存在侵犯他人名譽權事實
新聞報道應當客觀公正報道事實,若新聞報道有違客觀事實,則存在侵犯他人名譽權的事實。其中,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對客觀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擅自所作的認定,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的事實。所謂客觀事實,是指哪些已經發生或者確定將來發生的事實;所謂因果關系是指客觀事實之間是否存在前因后果的關系,即一事實是另一事實的必然原因或者確定結果。一般而言,客觀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應由具備相應資質的機構依照法定程序和判斷標準方能作出認定。當然,任何人均可能對客觀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作出內心確認,但內心確認沒有外化以及公開表示前,不會構成侵犯他人名譽的事實。就本案而言,案外人馮某服用原告開出的中藥以及馮某死亡均屬事實,但馮某服用原告開出的中藥與馮某死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在沒有專業機構依照法定程序進行認定的情況下,任何個人或單位均不能擅自作出認定。被告作為電視臺,其自然沒有認定客觀事實之間是否具備因果關系的相應資質,其在新聞報道中對客觀事實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的認定亦未依法定的程序和判斷標準,純屬新聞工作者的主觀意見。當新聞工作者將其對客觀事實之間因果關系的主觀認定意見在新聞中公開報道時,系個人內心確認的外化及公開表示。據此可以認定,在沒有法定機構依據法定程序對客觀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作出認定的情況下,新聞媒體對客觀事實擅自作出的因果關系的認定屬于“捏造事實”的范疇。因此,新聞報道中對客觀事實之間因果關系的認定應當援引權威性的認定。
二、是否存在侵犯他人名譽權后果
侵犯他人名譽權的后果是特定他人的名譽在不特定的社會公眾中遭到否定性社會評價。所謂特定他人,是指通過觀看新聞報道,一般受眾均能認識的確定的主體;所謂不特定公眾,是指任何收看新聞報道的主體;所謂否定性評價,是指社會公眾對特定他人的人格尊嚴所作的消極、貶損性的評價。新聞報道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客觀報道對廣大受眾進行宣傳教育,引導社會價值取向,而非對特定當事人的人格尊嚴或社會聲譽予以評判。涉及人格尊嚴的報道中應當進行技術處理,未征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擅自在報道中披露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引起不特定受眾對特定當事人人格尊嚴的否定性評價,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的后果。因此,涉及當事人人格尊嚴和社會聲譽的報道中,在未征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應當對所涉及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予以技術處理,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當事人肖像、真實姓名、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證件號碼等。通過技術性處理,以避免不特定的受眾產生針對特定當事人產生社會評價。本案中,被告在未征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曝光了當事人的真實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執業證書等相關資料,足以讓不特定的受眾對新聞報道中當事人人格和名譽產生否定性的社會評價。因此,在涉及當事人人格尊嚴的報道中,新聞媒體應當對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作必要的技術性處理。
綜上所述,新聞報道中對客觀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的認定缺乏法律依據,對特定當事人的基本情況未作任何技術處理時即公開報道,符合我國法律關于侵犯人格權的法律規定,屬于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的情形,構成侵犯他人名譽權,新聞媒體應當為此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清河法院)
相關法律知識:
名譽權,是指公民或法人保持并維護自己名譽的權利。它是人格權的一種。這些被維護的名譽是指具有人格尊嚴的名聲,是人格的重要內容,受法律的保護。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p>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張磊律師于2009年進入到山東濟寧某人民法院工作,后辭職進入山東暢通律師事務所工作,多年的法院工作經歷和律師生涯使其具有豐富的實務經驗,現為濟寧律師協會會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具有法律職業證書(A證)和專職律師執業證。張磊律師具備豐富的辦案經驗和扎實的專業功底,始終以“勤勉盡責,精益求精”、“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作為辦案的基本原則,承辦過多起案件,使眾多當事人的利益得到切實迅速的填補和維護。擅長領域:刑事辯護、合同糾紛、損害賠償糾紛、婚姻家庭糾紛、企業法律顧問等訴訟、非訴訟業務。咨詢電話:13953786995?E-mail:zl_lawyer6@163.com
行政訴訟參加人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24近親屬是否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2021-03-14監察機關調查過程中,被調查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0-11-29刑事案件法庭收費標準
2021-01-11經濟犯罪是否應該取消死刑
2021-03-14合伙人對合伙企業財產如何處分
2020-12-15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房產抵押后法院還可以凍結嗎
2021-02-28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武漢購房政策有什么
2020-12-07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實習期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發生事故屬于工傷嗎
2020-12-10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3保險合同的特約條款包括哪些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