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辦理繼承公證時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當事人應遞交公證申請書,同時提交下列證件和材料:當事人的身份證明,如工作證、身份證、戶口簿等。被繼承人的死亡證明,如有關醫(yī)院出具的死亡證明書、尸體火化證明書、或有關派出所出具的注銷戶口證明,如果被繼承人是被宣告死亡的人,當事人應提交人民法院關于宣告死亡判決書。
被繼承人所留遺產的產權證明,如房產所有權證書、銀行存款單、股票號碼與數(shù)額等。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的,當事人應提交遺囑原件。當事人與被繼承人關系的證明代位繼承人申辦公證的,還應提供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證明以及本人與繼承人關系的證明。
公證機關辦理繼承權公證,應當重點審査:被繼承人死亡的時間、地點、死因,以及所留遺產的范圍、種類和數(shù)量。被繼承人生前是否立有遺囑,遺囑是否真實、合法,有無變更或撤銷的情況,以便確認其效力。
當事人是否屬于法定繼承人范圍或者遺囑中被指定的繼承人。當事人是否屬于代位繼承人或者轉繼承人。當事人接受或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是否真實。是否遺漏了合法繼承人,避免因為疏忽而侵害他們的合法權益,甚至引起糾紛。
出具繼承權公證之前,對未經公證的遺囑的處理方式。
繼承分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兩種,繼承法第五條規(guī)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yǎng)協(xié)議的,按照協(xié)議辦理。據此可知,遺囑如無違反法律之處,遺囑繼承應優(yōu)于法定繼承。
在當事人申辦繼承權公證時,如被繼承人生前立有未經公證的遺囑,必須首先要認定遺囑的法律效力方能辦理繼承權公證,在能認定遺囑效力的前提下,必須出具遺囑繼承權公證書,如按法定繼承權公證則極有可能侵犯遺囑繼承人的合法權益。
例如,甲生前立有未經公證的遺囑,指定女兒乙一人繼承房產,某公證處在確定了其他法定繼承人都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后,依法定繼承方式為乙出具了繼承權公證書,大多數(shù)人都會認為此結果與甲的遺囑意愿相同,沒有不妥之處,但就是這種法定繼承方式為乙日后單獨處分該房產設置了障礙,致使乙不能單獨處分繼承到的房產。
婚姻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資、獎金;
(二)生產、經營的收益;
(三)知識產權的收益;
(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除外;
(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除外條款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
(一)一方的婚前財產;
(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
確定遺囑的法律效力,會出現(xiàn)三種情況:
一是法定繼承人對遺囑的有效性有爭議又難以達成一致協(xié)議的,則遺囑的法律效力必須經法院的審理方能確認,公證處無權僅憑幾個無利害關系證人的證言就認定遺囑的法律效力;
二是法定繼承人對遺囑的有效性雖有爭議,但最終達成了一致的遺產分配協(xié)議的,在向所有的法定繼承人落實了協(xié)議的真實性后,公證處可以依法定繼承方式出具繼承權公證書,遺產的分配份額依協(xié)議而定;
三是所有的法定繼承人對遺囑無爭議,且向公證處出具了無爭議聲明,只有在此情況下公證處才能直接認定遺囑的法律效力,此時出具的就是遺囑繼承權公證書,決不能因為法定繼承的結果與遺囑指向的是同一人而采用法定繼承方式出證。
綜合上面所說的,繼承他人的財產是需要進行辦理公證的,但在辦理公證之前一定要準備好所有的材料,只有手續(xù)齊全,相關的部門才會進行受理,出具公證書,所以,在此之前一定要多咨詢一下相關的部門,這樣才不會浪費自己的時間。
沒有撫養(yǎng)權有繼承權嗎?
怎么辦理放棄遺產繼承權公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繼承人債務如何確定
2020-12-24對因產品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應當采取何種方式解決
2021-02-12法律顧問費能抵扣嗎
2021-01-17保定交通事故專業(yè)律師:怎樣預防交通事故
2020-11-24購買保障性住房的標準
2021-02-21工傷事故多久終止合同
2021-03-11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正在抵押的房子能買嗎
2020-12-13集資房沒有購房合同能買嗎
2020-12-30單位蓋的集資房是什么性質
2021-02-11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xié)議
2020-12-11同一用人單位與同一勞動者可以約定幾次試用期
2021-01-11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guī)定呢
2020-11-14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1-08個人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0-12-12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保險公司為何無需承擔雇主責任
2021-01-24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保險期限內不予以賠償?shù)那闆r有哪些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