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遺囑何時生效
立遺囑是公民的一項私權行為,表現為公民對個人財產的自由處分。公民可以在遺囑中自主決定其遺產承受人,承受人既可以是其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是國家、集體或其他公民(此類遺囑在法律上叫遺贈)。當然,遺產承受人有權按照遺囑接受或放棄遺產。
對于一個形式上完備,內容確定的遺囑在遺囑人死亡時生效。但遺囑生效后,并不表明遺產承受人在任何時候均可不受阻礙地行使其繼承權利。
遺囑繼承在本質上是財產所有權的流轉,所以遺囑繼承的效力會受到財產所有權效力的影響。為了促進財產流轉,充分利用財產,不讓財產承受人躺在權利上睡覺,國家對遺產承受人繼承權利的保護期限作了一定的規制,表現在:
第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1124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第三,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二、遺囑要想生效,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一)遺囑人立遺囑時神志清醒,不存在被強迫或者欺騙的情形。
(二)如果繼承人之中有人缺乏勞動能力、生活極度困難,遺囑中必須要給這樣的繼承人保留一定的遺產份額。
(三)病危時的口頭遺囑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的人做見證,而且這兩個人本身不能是繼承人或與繼承人有利害關系。
如果遺囑人先后立了多份遺囑,以最后所立的為準,但任何遺囑都不能和已經公證過的遺囑相抵觸。比如說,一個人生前立了多份遺囑,而每份遺囑的內容都不太一樣,其中第一份遺囑是經過公證機關公證的,那么這種情況下就應該以公證遺囑所立的內容為準進行遺產繼承,而不是以最后立的那份遺囑為準。因為,在不同種類的遺囑中,公證遺囑的效力最高。
延伸閱讀 :
遺囑繼承的相關法律規定
什么是遺囑繼承,遺囑繼承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注冊商標保護期限是多久
2021-01-07怎么看匯票是否附有追索權條款
2021-03-12擔保法是如何規定保證人追償權的
2020-11-28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是多少
2020-11-19隔代探望權不再保留,最新草案三審稿
2021-02-20債務人可以放棄遺產繼承嗎
2021-03-03假離婚被真離婚怎么辦
2020-12-17以限制離婚自由為條件的協議有沒有效
2021-02-25小區改造造成個人財產損失怎么辦
2021-01-11員工在下班路上受傷公司如何處理
2021-01-16商業銀行阻礙相關機構檢查監督的要罰款嗎
2020-11-22房產部門可否撤銷房屋產權證
2020-11-24工資支付暫行規定
2020-11-18航空意外傷害保險怎么賠的
2021-02-24猝死是否在意外險賠償范圍內
2021-02-12車險理賠技巧有哪些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2013年7月起 湖北省宜昌市城區參保單位啟用新繳費基數
2021-01-28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