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小小草”在網上說:“這是同事羅-姐在微信朋友圈發的自己孩子的趣事,小朋友把自己的壓歲錢管得很牢。因為很多壓歲錢都是微信紅包的形式發的,小朋友通過媽媽提現,媽媽沒現金,就被孩子要求打‘欠條’,大家看得都笑死了。“后來同事羅-姐還是非常配合地在‘欠條’上簽了字。哈哈,不能不說現在孩子的‘金錢意識’‘風險意識’‘維權意識’已經大大提高,我覺得這是好事。
“小小草”還曬出了一張圖片,是羅-姐的孩子緊緊握著鉛筆,認真地在一張練習紙上寫,××欠××1500元。落款是甲方×××,乙方×××。想當年我們的壓歲錢都會被父母以“幫你交了學費了”、“我們幫你存著等你以后花”等理由搜刮走,現在的小朋友可不好糊弄了,那么家長能夠以“孩子還小”為理由拿走孩子的壓歲錢嗎?
解讀壓歲錢的歸屬問題
有人認為,自己的孩子收到壓歲錢,作為孩子的父母,也要相應給對方的孩子同等數額甚至更多的壓歲錢,這是“禮尚往來”。由此可見,孩子的壓歲錢不是白來的,而是通過家長之間財產的交換而來的,不能視為孩子自己的財產。也有人認為,長輩給孩子的壓歲錢,應該屬于孩子所有,家長不能霸占,這是對孩子財產的侵犯。那么,我們該如何看待“壓歲錢”的法律性質呢?
孩子的壓歲錢是別人給的,這應當屬于孩子獲得的“贈與”,獲贈的財產當然應該屬于孩子所有,不能視為家長的財產。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或者財產權利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行為。一般來講,贈與合同是一種實踐性合同,一經交付即不得反悔。給孩子壓歲錢完全符合贈與的條件:贈與人是父母或親友,孩子是受贈人,贈與人給壓歲錢都是自愿且無償的,而孩子作為受贈人也是愿意接受的。
認為壓歲錢是家長間的財產交換,這不符合法律事實的。因為在家長互相給對方孩子壓歲錢的過程中,家長之間并沒有進行直接的對話或財產交換,這是兩個并行的贈與行為,不能直接“忽視”掉孩子將其“合并”成一個行為。
因此,壓歲錢是孩子的財產,毋庸置疑。家長們可以幫孩子代管壓歲錢,但不可以“侵吞”他們的個人財產,從小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生人身損害賠償
2020-11-29老年人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嗎
2020-12-13發票領購簿丟了怎么辦
2021-01-28交通事故工傷的待遇
2021-02-24房地產開發中行政規劃的風險應當由誰承擔
2020-12-11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變更勞動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1-01-04勞務派遣國外生病死亡如何賠償
2020-11-25勞動法關于加班規定怎么規定
2021-01-06建筑落工程保險的特征
2021-01-28申請經營旅館業的備案手續
2020-11-30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人壽保險受益人包含有哪些
2021-01-08天降冰雹致車輛受損,如何理賠
2021-01-23國家土地承包年限
2020-12-14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
2021-03-26模擬拆遷是否可以簽字
2021-03-11宅基地上的商鋪如何拆遷補償
2021-02-22拆遷時土地證上的面積算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