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是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有力證明,但同時,勞動合同也是對用人單位的一種法律保障。權利與義務的規定均是雙方達成一致的,對企業與勞動者均有法律保護作用。但是有的勞動者對公司或職位不滿意,簽勞動合同簽完后不想去可以嗎?先來看看小編的說法。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簽訂了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直接走人的,如果用人單位有證據證明因為勞動者的離職給用人單位造成一定損失的,用人單位是可以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勞動者進行一定賠償的。
如何申請勞動仲裁:
1、去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原勞動局)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勞動仲裁,立案時需攜帶:仲裁申請書2份、申請人身份證復印件1份;相關證據復印件和證據清單2份;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信息(北京地區不需要提供登記信息)。
2、提交材料后,5個工作日仲裁委給予立案,然后給雙方舉證期,給對方答辯期;然后開庭審理,之后對你們雙方進行調解,調解不成仲裁委會下達裁決書;勞動仲裁60天內結案;對于裁決書不服,勞動者可以起訴到法院;
3、申請勞動仲裁期間,不耽誤勞動者去新單位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 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十六條 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
雖然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違反勞動合同法解除勞動合同,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賠償。但事實上,關于損失用人單位須提供證據的。
綜上所述,簽勞動合同簽完后不想去可以嗎?小編建議勞動者在求職和簽訂勞動合同時應該慎重考慮。確認自己可以勝任工作后,簽訂合同才是一種保障。如果實在不能接受,也要與企業進行協商,辦好離職的手續。切勿直接一走了之,如果職位較高,對企業產生損失,還會面臨仲裁的風險。
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簽訂勞動合同后可以辭職嗎?是否需要賠償公司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勞動法辭退員工補償有哪些規定
2020-11-11小區物業是否有權處理違停車輛
2020-11-23多少周歲算童工,雇傭童工怎么處罰
2021-03-26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酒后駕車的法律責任和行政處罰
2020-12-12交通事故中沒有足夠的搶救費用該怎么辦?
2021-01-26因企業自主進行改制發生爭議法院是否受理
2021-02-07擔保合同連帶責任無效的依據有哪些
2021-03-11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小產權房辦營業執照什么程序
2021-02-08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區別有哪些
2020-11-28漢中市事業單位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17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人身意外險的賠償項目有哪些
2020-12-19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汽車的平安保險快速理賠流程
2021-02-13保險合同對于違法行為是否免責
2021-03-01保險理賠打官司需要多少費用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