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一直都是單位與員工之間必須得到明確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一般來說他們的關系能夠依法解除下來都是靠協議或者合同的銘文表明來確定的,但是很多時候雖然有協議卻會在后期法院的判斷下發現其實無效的。那么,勞動關系解除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一、勞動關系解除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解除勞動關系違法無效的情形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三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或者額外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的工資,便可以解除勞動法律關系。若用人單位沒有按照要求解除勞動關系,如在上述三種情況出現的時候,直接書面辭退勞動者,用人單位的行為便屬于非法解除勞動關系。
另外對: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勞動者,用人單位無論如何都不允許與其解除勞動關系。例如勞動者身患癌癥,用人單位不可以此為理由,將勞動者辭退。
相關知識:
勞動合同無效并不必然導致單方解除(或稱法定解除、過錯解除)結果的發生。勞動合同無效可能產生兩種法律后果:一是雙方重新簽訂新的勞動合同或是變更原合同中的無效條款,使原勞動關系繼續存續;二是勞動合同無效的無過錯方行使單方解除權,終止雙方的勞動關系。通常在勞資雙方繼續維持勞動關系時,原勞動合同可以被新勞動合同取代,雙方沒有必要就效力問題爭執不下;只有在勞動合同被單方解除的情況下,有過錯方會因勞動合同的解除或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存在的爭議,向有權機關提起仲裁或訴訟。
綜上所述,單位發現員工有任何離職的念頭之后肯定會想辦法在解除關系的協議上標明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條款,甚至可能在員工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就想要用協議的方式強制要求其離職,而這些無效的情形不僅不會達到單位的目的而可能因此而面臨處罰。
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是怎樣的
實習生與企業之間屬于勞動關系嗎?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公民原告資格能否繼承
2021-01-22離婚凈身出戶協議寫明不出撫養費是否合法
2020-11-14法律顧問費與顧問費在稅收的區別
2021-02-20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絕對控股的股東轉讓股權要通知他人嗎
2020-12-17商標權質押到期未續押是否有效
2021-02-15上海股交中心對掛牌公司有無明確的或者內部掌握的財務指標要求
2021-03-19監護人有權利不讓爺爺奶奶看孩子嗎
2020-12-15法律有無規定父母包辦婚姻怎么辦
2021-01-17怎么區分婚前財產和婚后財產
2020-11-25企業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人壽意外保險險種的內容有哪些
2020-11-18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在哪些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拒絕賠付
2021-01-31保險索賠有什么規定
2021-03-03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