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大家都知道對于未成年工方面我們國家規定的是有一定的政策保護的,雖然雇傭未成年工是合法的行為,但是未成年人收到利益侵害的案例有很多。對于未成年工保護方面各地區也有相關規定。那么浙江省未成年工保護條例都有什么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全面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
第三條 保護未成年人工作,應當遵循尊重人格尊嚴、平等對待,適應未成年人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教育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對未成年人享有的生存權、發展權、受教育權、受保護權、參與權等權利,應當給予特殊、優先保護。
第四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和其他成年公民,都有責任關心、培養、教育未成年人,優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第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將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及年度計劃,組織制定和實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規劃,并將相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
教育、公安、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文化、衛生計生、工商、新聞出版廣電、通信管理等部門以及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第六條 共青團、婦女聯合會、工會、殘疾人聯合會、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紅十字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和村(居)民委員會等組織,協助各級人民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七條 省、市、縣(市、區)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負責協調、指導和監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具體職責是:
(一)宣傳有關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和政策,并對其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調查、評估本行政區域未成年人保護狀況,協調、指導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三)研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并向有關部門、機關提出建議和意見;
(四)受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督促有關部門及時處理,協調有關部門為未成年人提供或者尋求法律幫助;
(五)做好有關未成年人保護的其他工作。
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事機構設在同級共青團組織,負責日常工作。
鄉(鎮)、街道根據需要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
第八條 未成年人應當接受家庭、學校、國家機關和社會的教育,增強明辨是非和自我保護的意識、能力。對于侵犯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為,未成年人有權提出檢舉、控告和申訴,有關國家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二章 撫養與監護
第九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創造良好、和睦的家庭環境,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在人身、財產、受教育等方面享有的權利,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第十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狀況和行為習慣,學習家庭教育知識,運用科學、適當的教育方法,正確履行監護未成年人的職責,撫養、教育未成年人。
第十一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放任、迫使義務教育階段的未成年人失學、輟學;
(二)放任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曠課、夜不歸宿、離家出走、沉迷網絡、進入不適宜場所、攜帶危險物品、打架斗毆、賭博、吸毒等行為;
(三)放任未成年人觀看、閱讀、收聽、收集或者傳播含有危害國家安全、淫穢、色情、暴力、邪教、迷信等內容的影視節目、圖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和網絡信息等行為;
(四)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五)強迫未成年人參加有害其身心健康的活動;
(六)其他不履行對未成年人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或者影響其健康成長的行為。
第十二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法確定有監護能力的人或者組織擔任監護人。
第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有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強迫結婚、將未成年子女置于無人監管和照看狀態導致其面臨危險且經教育不改、拒不履行監護職責超過六個月導致未成年子女生活無著等嚴重危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行為的,未成年人的近親屬、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所在的單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村(居)民委員會、民政部門等,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另行確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承擔撫養費用。
人民法院另行確定監護人時,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同時指定監護方法,裁定未成年人撫養費用支付等相關事項。
第十四條 未成年人父母離異的,離異雙方應當依據協議、判決或者裁定,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第十五條 鼓勵村(居)民委員會、學校和其他組織、人員,為未成年人提供臨時照管服務。
第三章 教育與安全保障
第十六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有對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保護的義務。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引導、教育未成年人正確選擇和使用網絡資源,防止其沉迷網絡;指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電器、燃氣等可能危及未成年人安全的設備、物品,給予未成年人戶外活動安全的相關指引,防止未成年人參加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的戶外活動。
第十七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及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應當培養和引導未成年人形成良好品性和素質。
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當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教育、教學、實踐、體驗等活動,豐富未成年學生在文化、體育、社會及自然等方面的知識,增強未成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
第十八條 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未成年人,需要在其監護人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就近入學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予以保障。
第十九條 學校應當開展法治教育,普及基本法律知識,配備法制副校長或者法制輔導員。
第二十條 學校應當配備健康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和珍惜生命的教育。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發現未成年人行為異常的,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并采取必要的干預措施,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引導。
第二十一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校園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公共安全教育,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突發事件的預案,并按預案要求定期組織演練,增強其自我保護、自我救助的意識和能力。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發生突發事件或者未成年人人身傷害事故時,應當優先保護未成年人的安全,及時救護,妥善處理,并向有關部門報告。
禁止組織未成年人參與搶險、救災、制止暴力等危險性活動。
第二十二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健全校園安全制度,加強對人員、場所、活動、用品及車輛的安全管理,開展經常性安全檢查,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教職員工對校園及周邊發生的擾亂教學秩序或者侵犯未成年人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應當及時制止,必要時向公安機關報告。
第二十三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健全衛生保健制度,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衛生保健條件,做好疾病預防和控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人在校園期間的衛生安全;為未成年人提供的食品、餐飲應當符合安全、營養的標準和要求。
第二十四條 公安、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文化、衛生計生、工商、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等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采取措施,共同創造和維護安靜、清潔、文明和安全的校園周邊環境。
公安、衛生計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安全、衛生等工作的監督和指導。
第二十五條 學校應當按照教育行政部門的規定合理安排課時和作業,保證未成年學生的休息、睡眠時間和每天不少于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
第二十六條 學校應當引導、教育未成年學生正確選擇和使用網絡資源,培養未成年學生良好的上網習慣,自覺抵制網絡不良信息。
學校對用于教學的互聯網上網服務設施,應當采取安全過濾措施,防止未成年學生接觸網絡不良信息。
第二十七條 學校應當建立由學校代表、家長代表等參加的家長委員會,及時討論、協商、通報與教育教學活動相關的重大事項。
學校應當通過開放教學、教師定期家訪、召開座談會和組織社區活動等形式,聽取家庭、未成年學生和社區的意見,改進和完善教育、教學方法。
第二十八條 婦女聯合會應當會同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通過家長學校、社區家庭指導站等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用人單位應當為其員工與未成年子女共同參與校外活動提供便利。
第二十九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及其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平等對待,不得實施體罰、變相體罰、辱罵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對品行有缺點、心理有障礙、生理有缺陷、學習有困難的未成年人,應當幫助、關愛。
學校不得違反法律法規開除未成年學生。
第三十條 未成年學生因違反學校紀律受學校處分,受處分學生或者其父母、其他監護人對學校處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進行核查,并在收到申訴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給予答復。
第四章 公共服務與監管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結合本地實際,開展和完善下列服務:
(一)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二)托幼服務;
(三)對未成年人或者其家庭提供與未成年人相關的咨詢、指導;
(四)對特困家庭的未成年人提供生活、教育、醫療等救助;
(五)對棄嬰、孤兒、流浪兒童等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提供安置和救助;
(六)對殘疾未成年人提供特殊教育、康復等服務;
(七)對未成年人提供娛樂、體育和文化活動的場所、設施及相關服務;
(八)其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服務。
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依法開展前款規定的相關服務。
第三十二條 各級人民政府和衛生計生主管部門應當合理規劃、配置衛生服務資源,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向未成年人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有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嬰幼兒家長普及科學喂養知識,提供未成年人保健、生長發育監測、計劃免疫、常見病診療等基本衛生服務,組織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和矯治等衛生服務。
第三十三條 教育、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應當組織開展對幼兒園、托兒所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幼兒園、托兒所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第三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門應當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加強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建設,健全相關服務功能。
第三十五條 鼓勵、支持為民政部門監護的未成年人提供家庭寄養服務。提供寄養服務的家庭應當符合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應當建立和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家庭寄養服務的監督、指導。
第三十六條 文化、新聞出版廣電等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傳媒行業的監督和指導,督促傳媒行業建立健全自律管理的各項制度,防止傳媒活動或者產品內容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
傳媒行業發布廣告應當考慮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防止廣告內容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
第三十七條 中小學校園周邊二百米范圍內不得設置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和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
禁止在中小學校園周邊設置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具體場所及周邊范圍由省人民政府規定。
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等不適宜未成年人進入的場所,不得接納未成年人。經營者應當在顯著位置設置未成年人禁入標志和主管部門的舉報電話。
營業性電子游戲場所除國家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開放。
第三十八條 公安、文化、工商、新聞出版廣電、通信管理等部門應當加強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網絡信息內容以及手機運營商、網絡運營商、網絡信息提供商的監督管理,運用技術手段屏蔽、過濾傳播不良信息的網站、網頁,凈化網絡環境,防止手機信息、網絡信息等對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響和危害。
公安、文化、工商、通信管理等部門應當建立健全無證無照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及時發現、執法協作、查處取締等機制。
第三十九條 生產和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應當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或者行業標準;需要標明注意事項的,應當在顯著位置標明。
第四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青少年宮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納入城鄉建設規劃,保障建設、運營和管理資金投入,促進設施資源的共享利用。
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應當按照國家和本省有關規定進行建設和維護,保證正常開放,豐富活動內容,加強服務管理,不得擅自改變使用性質或者挪作他用。
第四十一條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共圖書館、青少年宮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科技館、展覽館、美術館、文化館、影劇院、體育場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應當按照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規定,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社區的文化體育設施、公益性互聯網上網服務設施,應當對未成年人免費或者優惠開放。
鼓勵科研機構和科技團體對未成年人開展科學知識普及活動。
第四十二條 鼓勵、支持有條件的村(居)民委員會聘用社區工作人員,了解、調查、報告未成年人生活狀況和成長環境,開展宣傳、教育、咨詢等服務活動,預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鼓勵、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村(居)民委員會組織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志愿服務活動。
第四十三條 任何人發現下列行為,應當立即向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文化或者民政等部門報告:
(一)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二)溺嬰和其他殘害嬰兒的行為;
(三)脅迫、誘騙、利用未成年人乞討,或者組織、脅迫、誘騙未成年人進行有害其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動;
(四)拐賣、綁架未成年人;
(五)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未成年人進行猥褻行為或者性行為;
(六)使用童工;
(七)其他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和身心健康的行為。
有關部門接到報告后,應當及時對未成年人采取臨時安置等緊急保護措施,同時立即組織調查,核實情況并依法做出相應處理;對不屬于本部門管理的事項,應當及時轉送有關部門。
任何人發現第一款所列行為,也可以直接向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辦事機構報告,由其轉送有關部門予以依法處理。
第四十四條 市、縣(市、區)應當設置未成年人維權專用電話或者平臺,為未成年人提供咨詢,及時受理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投訴、舉報。
第五章 留守兒童保護
第四十五條 父母應當委托有監護能力的親屬或者其他成年人代為監護留守兒童,不得讓留守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
父母應當在外出前將委托監護情況、務工地點、居住地址和聯系電話等信息,告知留守兒童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村(居)民委員會和就讀學校、幼兒園、托兒所。
父母外出后應當與留守兒童每個月至少聯系一次,及時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狀況。
本條例所稱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外出務工、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或者父母因其他原因外出不能履行監護職責,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第四十六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留守兒童保護工作,健全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救助保護機制。
民政、教育、公安、司法行政、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衛生計生等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共同做好留守兒童保護工作。
第四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統籌協調產業政策和就業政策,支持和引導企業增加就業崗位,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就業,促進本行政區域勞動者充分就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安排政府投資和確定重大建設項目時,應當發揮投資和重大建設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增加就業崗位。
對父母因務工等原因確需外出較長時間的,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鼓勵父母攜帶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
第四十八條 民政部門會同教育、公安等部門建立留守兒童信息管理平臺,定期核實、更新留守兒童基本信息,對留守兒童信息實行動態管理。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建立留守兒童信息臺賬,按照一人一檔的要求,確定關愛服務聯系人,并定期將有關信息報縣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
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定期開展走訪排查和留守兒童信息登記工作,及時掌握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監護情況、就學情況等基本信息,并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報告。
第四十九條 民政部門會同教育、公安等部門建立健全留守兒童評估幫扶機制,開展留守兒童安全處境、監護情況、身心健康等調查評估,對家庭生活困難、監護人長期缺失、事實上無人撫養、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的留守兒童實施重點幫扶。
第五十條 共青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以及其他有關社會團體應當發揮自身優勢,組織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服務活動,通過家長學校、婦女之家、兒童之家等形式,指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及時關注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狀況。
第五十一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對就讀留守兒童信息進行登記,了解留守兒童的監護、撫養和身心健康情況,并定期將信息報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通過電話、視頻、教師家訪、家長座談會等形式促進留守兒童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的情感聯系和親情交流,幫助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掌握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等情況。
留守兒童無故曠課、輟學的,學校應當勸導其復學;勸返無效的,應當及時告知留守兒童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并書面報告縣級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采取措施勸返復學。
第五十二條 民政部門應當會同教育、衛生計生等部門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精神關愛工作機制。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和共青團、婦女聯合會、工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應當通過結對關愛等方式,做好留守兒童精神關愛工作,并根據女性留守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村(居)民委員會應當為父母與留守兒童保持聯系創造條件,并對雙方聯系有困難的提供幫助。
第五十三條 民政、教育等部門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開展留守兒童監護指導、心理疏導、行為矯治、社會融入等專業服務。
鼓勵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公益慈善社會組織、志愿服務組織參與關愛留守兒童服務活動。
第五十四條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醫療機構、村(居)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留守兒童脫離監護單獨居住生活的,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聯系;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拒不改正,或者無法與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取得聯系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醫療機構、村(居)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工作中發現留守兒童失蹤、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或者不履行監護責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疑似遭受意外傷害或者不法侵害的,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其他組織和個人發現前兩款規定情形的,應當及時告知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幼兒園、托兒所、醫療機構、村(居)民委員會、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未成年人救助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或者向公安機關報告。
對于浙江省未成年工保護方面的內容我們是可以從浙江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可以看得出來,對于未成年工是有相應的福利政策的,在工作崗位上公司企業或者工廠是不可以拖欠未成年工的工資的,而且對于未成年工人要定期做一定的健康檢查。
未成年工上班時間有何規定
未成年工工傷怎么辦
未成年工可以上夜班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財產如何調查取證
2020-11-27產品責任糾紛是否屬于侵權糾紛
2021-02-26經偵調查期間會抓人嗎
2020-12-14商品房退房前提需要哪些
2021-02-27管理系統軟件知識產權如何界定
2021-01-22按份共同保證先訴抗辯權
2020-11-25單位駕駛員發生交通事故受傷、死亡的,應當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2020-12-13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如何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4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合同三年可以辭退嗎
2021-01-29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交強險合同生效前出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0-12-21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黑龍江司法鑒定指定保險醫生正確嗎
2020-12-26誰有權指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
2020-11-20保險利益都有哪些重要原則
2020-11-15不如實告知不賠 保險理賠可拒賠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