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條件也變得很好。但是,還是有一些人,為了生計而出去工作。而 勞動關系 ,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那么超過60歲勞動關系是否構成?下面讓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一下吧。
《中華人民共和國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 勞動合同 終止”。《國務院關于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第一條規定,男年滿六十周歲,女年滿五十周歲,應當退休。
但這并不意味著達到退休年齡的公民就不具備勞動合同主體資格。我國勞動法只規定禁止錄用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但沒有規定勞動者的年齡上限。
對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沒有享受退休待遇者,如果他們沒有其他生活來源,繼續勞動是他們生存的需要。因此,將他們置于勞動法的保護之下是符合我國的立法精神的。
其次,對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沒有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將其視為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具備建立勞動關系的主體資格,有利于保護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到用人單位參加勞動的人,大多數是生活比較困難的農民和其他低收入人群,他們沒有參加社會保險,年老時沒有退休金可領,屬于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為了生存需要,不得不繼續工作。
對這類群體,國家應當加大保護力度,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者與民法上意義上的提供勞務者的一個重要區別是,法律對前者的保護力度更大,用人單位需要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勞動者可享受相應的保險待遇。因此,將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但沒有享受退休待遇的人與用人單位的關系界定為勞動關系,更能體現法律以人為本的內涵和司法的人文化關懷。
第三,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 勞動爭議 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繼續就業后,與用人單位的關系只能是勞務關系而非勞動關系。從理論上來講,對于達到退休年齡后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具有生活保障,沒有必要再為其提供雙重社會保險障。因此,在司法中,應當將他們認定為不具有勞動者的主體資格,不能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第四,對于超過法定退休年齡享受退休待遇的人,如果確認他們還具有勞動者的主體資格,則會造成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的沖突。根據國務院《關于
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有關規定,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為了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勞動法律關系中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要按一定比例向社會保險機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用,退休后按月享受基本 養老金 。
綜上所述, 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退休人員是無法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用的。 而超過60歲勞動關系是否構成,決定于 是否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如果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應認定雙方系勞務關系,否則就按勞動關系處理。
如何確認勞動關系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支付經濟補償金是否可以請求雙倍
2020-12-18公司部門解散把員工調崗合法嗎
2020-12-22原始股和干股有哪些不同
2020-12-08共同保證是指什么
2021-03-24上海股交中心對掛牌公司有無明確的或者內部掌握的財務指標要求
2021-03-19判決書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0-12-11非血緣父親能否獲得撫養權
2020-12-18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享受工亡賠償標準情形
2021-03-07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試用工”應該得到勞動報酬嗎?
2021-02-02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法律規定產品責任的賠償范圍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04新法修訂對保險公司提出挑戰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