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計量是會計系統的核心職能,財務會計的許多理論和方法都是圍繞會計計量展開討論的。公允價值作為一種重要的會計計量屬性,自七十年代開始被引入會計領域,經過30多年的研究和完善,國際上對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但是學術界、理論界和實務界關于公允價值會計的劇烈爭論卻一直沒有停息過。尤其是在我國,由于受我國市場環境的限制,公允價值在我國幾經用棄,經歷了曲折過程。2006年我國在實現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基礎上,明確將公允價值列為五種會計計量屬性之一,在頒布的38項具體準則中,有19項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公允價值計量。在國際上對公允價值會計爭議呼聲越來越高的情況下,深入分析公允價值在我國應用中面臨的問題,找出應對措施,對我國公允價值會計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公允價值發展歷程
(一)公允價值首次應用(1997~2000年)。公允價值首次出現在1998年6月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中。這段期間里,財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價值,所頒布的涉及公允價值的會計準則有《企業會計準則——債務重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企業會計準則——非貨幣性交易》;此外,在無形資產、固定資產和租賃準則中也有涉及。這一階段提倡公允價值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是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做法。公允價值已經被越來越多國家的會計準則所采用,國際會計準則也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計量屬性運用在各項準則中。第二,在1998年6月24日發布的《企業會計準則——投資》講解中,對引入公允價值計量的原因闡述在各準則中具有代表性:“公允價值體現了一定時間上資產或負債的實際價值,以公允價值計量能夠真實反映資產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利益或企業在清償債務時需要轉換的價值”。
(二)公允價值用而又棄(2001~2006年)。采用公允價值計量之后由于我國缺乏活躍的市場,公允價值時常難以獲得,導致企業在運用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非貨幣性交易及投資準則中,出現了利用公允價值操縱利潤的現象。因此,在2001年新修訂的準則中,絕大多數涉及公允價值的內容被取消:即對有關經濟業務的處理盡可能地回避按公允價值計價。當時的準則講解中詳細闡述了取消的原因,原準則的發布實施對于規范企業會計處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原準則在執行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原準則較多地運用了公允價值概念,而我國當前的產權、生產要素市場又不是很活躍,相關的公允價值難以取得,從而給一些企業利用準則調節利潤留下了一定的空間。為了防范類似問題繼續發生,并及時解決已存在的有關問題,財政部決定對原準則進行修訂。
(三)重新引入公允價值(2007年至今)。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股票、債券、基金等在交易所掛牌上市,這類金融資產的交易已經形成了較為活躍的市場,為我國應用公允價值創造了必備條件。經過幾年的努力,新一輪會計準則于2006年2月15日正式發布,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被重新提出,且在19個具體準則中被提及和應用,這成為此次新準則的一大亮點。從此,我國會計準則基本達到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性趨同”,公允價值“用”與“棄”的演進歷程正說明了:公允價值的“用”與“棄”是在當時的社會產權約束下,社會經濟活動主體利益關系博弈的結果。
二、公允價值應用中的問題
(一)現實的市場環境復雜多變,公允價值不易取得。公允價值的確定基礎是公平交易,公允價值要體現“公允”,交易就必須公平,因此交易雙方都必須是在了解交易情況的前提下自愿地進行買賣。但現實經濟環境復雜多變,交易的公平性難以保證,交易的公平性受諸多因素影響,很多的交易都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特別是目前我國沒有足夠活躍的交易市場,會計準則不完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嚴重;證券市場不發達,證券市場監管不力,流動性不強;要素市場不成熟,市場化程度低;公司治理不完善,導致公允價值很難把握。因此,現實經濟環境成為一個公允價值得以廣泛應用的制約因素。另外,只有通過充分活躍的市場交易確定的公允價值才是可靠的,但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很多會計要素如資產和負債在現今市場上難以找到可供對比的交易價格,獲得其公允價值的技術手段往往只有將未來現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現率折算成現在的現金價值的現值計量。而未來現金流量的金額、時點和貨幣的時間價值等存在不確定性,這也是公允價值難以獲得的一個重要表現。
(二)公允價值信息質量可靠性難以把握。公允價值的認定,一般有三種方式:第一,存在市場(活躍的)交易的情況下,交易價格即公允價值;第二,在不存在實際交易事項的情況下,應該尋找市場上同類(相類似)的交易,以同類(相類似)交易的價格作為公允價值的計量基礎;第三,如果某項資產或負債沒有由市場直接決定的可觀察到的價格,卻有合約規定的或可以預期的未來現金流量加以估計,就可運用現值技術估計公允價值,也可以采用專業評估人員的評估結果。然而,市場信息的多樣化、估價方法的復雜性以及判斷估計的人為性勢必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遭到質疑。由于我國市場機制還不健全,市場仍不成熟,各類要素市場運作還不夠正規,導致市價的計量不準確,可靠性不太高。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訂房屋租賃協議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02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
2021-01-09懲戒對象再次出現應列入名單情形如何處理
2021-01-10中外合資銀行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0-12-02商號權糾紛主體可以是個人嗎
2021-02-24如何對有限合伙財產進行質押
2020-12-26無期徒刑能改為有期嗎
2021-02-22離婚時哪些是共同財產,哪些是個人財產,哪些是約定財產,如何處理
2021-02-25醫療事故賠償行政調解申請書
2021-03-14肇事叫人頂包算逃逸嗎
2020-11-17使用權房可以轉讓嗎
2020-12-08騁用合同和勞務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5工傷申請應該歸哪個仲裁委管轄
2020-12-10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人身保險合同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05妻子代簽的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2-12意外傷害保險理賠的范圍
2020-12-21辦理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程序,在什么情形下人壽保險會拒賠
2021-03-08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