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與張*英結婚時,黃*明對張*英提出了要求,希望婚后兩人實行AA制,張*英同意。婚后,兩人簽訂了一份“協議書”,雙方約定:“夫妻雙方原則上實行AA制:個人收益歸個人所有,個人的物品也歸個人使用;用于共同生活的支出,雙方各半承擔;各自發生的債權債務自行承擔……”
2011年2月,黃*明投資一服裝店時從其朋友錢*勇借款35000元,雙方約定一年內還款。后因黃*明經營不善,遲遲不能還款。在經過多次催促后,**勇松將黃*明、張*英夫妻告上法庭,要求二人還款。庭審中,被告張*英認為自己無須承擔還款責任,因為黃*明的借款及投資行為都是其個人行為,并且雙方已經約定了家庭財產分配模式。原告錢*勇認為被告張*英應當承擔還款責任,因為他們夫妻之間的約定不能對抗第三人。
觀點分歧:
本案中,婚后出現債務,到底由誰償?夫妻婚姻期間簽訂的“協議”能否對抗第三人?存在兩種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黃*明、張*英夫婦在婚姻期間已簽訂協議,雙方約定婚后債務由個人承擔,黃*明借款開店經營系個人行為,理應由黃*明個人承擔,黃*明、張*英夫婦之間的協議效力及于第三人,該筆債務只能由黃*明個人承擔。
第二種意見認為,根據《婚姻法》及相關法律規定,夫妻之間實行的約定,只能對夫妻有效,但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除非第三人知道這個約定。因此黃*明、張*英夫妻應共同償還原告**勇松借款35000元。
法律分析:
小編同意第二種意見。我國《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十八條規定:婚姻法第十九條所稱“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夫妻一方對此負有舉證責任。
本案中黃*明借款應為個人債務,但錢*勇將張*英一起告上法庭,張*英須舉證錢*勇知道其夫妻間的約定,否則其夫妻間的約定是不能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在庭審中,張*英不能證明錢*勇知道他們夫妻之間的協議,因此該協議對第三人(錢*勇)沒有效力,張*英理應對他的妻子黃*明的借款投資行為承擔共同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安置補償費的標準是什么
2020-11-09爺爺奶奶有探視權嗎
2020-11-28協議限制離婚自由歸于無效
2021-02-27執行死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5最新中止審理申請書模板2020是怎樣的
2021-03-13交通事故索賠技巧
2020-11-18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員工有精神病怎么辦
2020-12-19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投保人支付保險費的一些法律問題
2020-11-08家庭財產保險在運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8合同生效2年后自殺,保險公司為何拒賠
2020-12-25請多多了解什么是不計免賠
2021-03-05保險事故涉及多個受害人怎么理賠
2020-11-16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法律對于土地承包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國有劃撥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1-01-27閑置土地的處理程序是什么
2020-11-17拆遷補償只能要錢嗎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