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甲乙兩人于2008年8月登記離婚。同年9月22日,雙方協商決定復婚并簽訂協議書一份。該協議第2條載明:如今后男方提出離婚,應支付女方50萬元的資產,作為補償;如女方提出離婚,則男方不予補償。12月3日,男方向法院起訴,要求認定該復婚協議的第2條違反婚姻自由原則,應為無效。女方則認為該條款沒有違反雙方的真實意思及任何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應受法律保護,同時這也是男方對自身財產作出的一種安排,是雙方行使婚姻自由權利的表現,故請求法院駁回男方的訴訟請求。
【評析】
本案婚姻協議中的經濟補償條款是否有效?一種意見認為,雙方達成的該協議條款屬于違反婚姻自由的條款,應認定為無效,原告的訴求應予以支持。另一種意見認為,該條款內容并不屬違背婚姻自由的約定,應為有效,原告的訴訟請求應當駁回。筆者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本案中,甲乙雙方訂立的復婚協議是涉及身份關系的協議書,應先排除對《合同法》等法律的適用,根據《民法通則》、《婚姻法》等相關法律予以判斷。
依據我國《婚姻法》的立法精神,所謂婚姻自由,實際包括兩方面的內容,即結婚的自由與離婚的自由。結婚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離婚自由是指公民依法享有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即在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情況下,任何一方都有權提出離婚。他人不得干涉或阻攔,離婚雙方當事人具有充分的婚姻自主權。
婚姻協議中經濟補償是否有效,主要從以下兩方面來看:一是協議是否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合意,二是協議內容有無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對于第一個問題,甲乙雙方均無異議,該份協議可以確認為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對于第二個問題,涉及對“婚姻自主權”的理解,即該條款是否妨礙到夫妻雙方當事人離婚自由權利的行使。換句話說,就是這50萬元補償費是否意味著對當事人婚姻自主權的“買斷”?而所謂“自由”、“自主權”在法律上解釋為公民對合法權利的合法占有和合法處分。本案當事人設定該項條款來維護自身婚姻自主權的同時,并未限制他人的合法權益,也未與社會的公序良俗發生沖突,可視為其合理、合法地占有和處分自由。結合實際案例,該對夫妻也的確擁有50萬元資產的支配權,50萬元的條款未限制或損及當事人對婚姻自由的處分。因此,條款的約定沒有侵害到任何一方婚姻自主權的正常行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投訴撤訴書怎么寫
2021-03-01財產保全還需要自己抵押什么嗎
2020-11-28一般保證中保證期間有什么效力
2020-11-07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法律規定
2021-03-17老人贈與房屋以后想要回怎么辦
2020-11-19贍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3-20口頭約定產生糾紛是否屬于合同糾紛
2021-02-14欠款房咋交易律師為你支招
2021-01-13什么情況下房屋能夠回購
2021-02-20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高新技術產品研發責任保險條款
2021-03-16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購買人身保險新型產品,防范誤導新對策
2020-12-19對方逃逸保險賠償嗎
2021-03-20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保險詐騙罪有哪些規定
2021-03-18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該將重復保險的情況告訴各保險人嗎
2020-11-11在不同保險公司投保人身意外和重大疾病險,如何理賠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