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工傷是職工在從事職業活動時遭遇的,所以員工的行為是為了實現用人單位的利益才面臨的危險。既然如此,用人單位作為應當對勞動者所遭受到的傷害和損失承擔一定的責任和賠償,那么,工傷停工留薪期滿工資待遇如何計算呢?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三條規定,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那么,原工資福利待遇標準如何把握?實踐中各地會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廣東認為原工資福利待遇,是指工傷職工在本單位受工傷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福利待遇。工傷職工在本單位工作不足十二個月的,以實際月數計算平均工資福利待遇。我認為這樣規定是比較合理的。
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中工資基數計算方法 勞動合同法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這里的工資是應得工資還是實發工資?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勞動者每月應得工資與實發工資的主要差別在于各類扣款和費用。應得工資:指未扣社保、住房公積金、個人所得稅的所有應發工資總和;實發工資:指實際到手的工資,即已扣稅、社保費、公積金等費用。由于用人單位代扣的社會保險費、稅費、其它扣款等均為個人勞動所得的組成部分,用人單位只是承擔代扣代繳義務。因此,所扣除的部分實際上是勞動者的工資,該部分款項應當計入工資性收入,在計算經濟補償金時應當以稅前的、未扣社保等費用的工資作為計算基數。
以上是正常的計算方式,但有一種特殊情況需注意,即: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上文已經明確描述了工傷停工留薪期滿工資待遇如何計算的問題,在現代很多民眾的法律知識有所欠缺的現狀之下,遭受工傷的職工應該要學會拿起法律的武器為自己的利益做出斗爭,要敢于向用人單位索求自己應得的賠償,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2020年最新工傷待遇標準
工傷傷殘鑒定什么時候做
2020年工傷病假工資規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交房租房東直接不讓住合理嗎
2021-02-15什么是公司破產程序終結
2021-01-11監外執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0婚前債務自動轉為婚后債務嗎
2021-03-14什么時間可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1-03-14勸別人喝酒造成他人人身損害需要承擔責任
2020-11-21如何證明個人財產與債務無關
2021-01-16合同中債權抵銷的要件是什么
2020-12-22合同約定復利計算利息到期不付可以要求支付嗎
2021-03-24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故意毀財不立案會怎么處理
2021-03-25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公司不承認與員工有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1-02-03小公司倒閉了怎么給員工賠償
2021-03-17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與原則是什么
2020-12-05因產品責任提起訴訟后應當提供的證據是什么
2021-01-18產品責任險能否強制執行
2020-11-16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