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的醫療期是職工因患病等原因暫時不得工作但又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期。那么,在醫療期勞動者的工資怎么計算?本文整理了相關案例,為您提供一定的參考。
XX是一家外資商貿公司的職員,在公司工作了已經兩年多,擔任公司銷售助理的職務。年初XX被醫院診斷出腰椎間盤突出,需手術治療。XX便托母親到公司幫她請假,辦理好所有手續后,XX開始安安心心的就醫治療。2個多月后經過醫院的復查,XX已經病愈可以正常上班。但到公司領取工資時,卻發現他的工資從原本的每月3000多元降到580元,扣除本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基本已所剩無幾。XX懷疑是否當時的病假申請手續有問題,或者HR算錯了,便找到HR部門的張小姐詢問。張小姐向她解釋,公司的《員工手冊》明確規定,病假超過1個月的將按照事假處理。XX共有2個多月沒有上班,公司按照最低工資支付已經是照顧她的實際情況了,所以公司的做法沒有任何錯誤。
但是,XX超出1個月的病假真的可以按照事假處理嗎?如果是病假可以按照本市最低工資水平支付嗎?
要了解病假、醫療期內的工資如何支付,就要首先知道什么是醫療期,醫療期有多長時間。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規定,醫療期是指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限。企業職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時,根據本人實際參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給予3個月到24個月的醫療期:
(1)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3個月;5年以上的為6個月。
(2)實際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單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為6個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為9個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為12個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為18個月;20年以上的為24個月。
醫療期3個月的按6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6個月的按12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9個月的按15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12個月的按18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18個月的按24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24個月的按30個月內累計病休時間計算。
因此,享有醫療期是法律賦予員工的基本權利之一,用人單位不能擅自剝奪或改變這一權利。醫療期的長短不僅取決于員工在用人單位的工作年限,而且與其職業生涯中總共的工齡也有很大關系。所以,商貿公司在規章制度中將醫療期的期限一概規定為一個月顯然是有悖法律和常理的。XX的工作年限不滿5年,即使不考慮其實際工齡的長短,她理應享有3個月的醫療期,公司不能將3個月之內的假期按照事假對待。
根據《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的規定,員工在醫療期內,主要會涉及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和其他的一些醫療待遇。具體而言:
1、病假工資。根據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勞動法意見》)第59條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間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 80%。因此,我們可以將醫療期工資區分來看:
首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中具有有關病假工資的規定,或者勞動合同中有這樣的約定的,可以從其規定。因此,用人單位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規模、特點、承受能力以及管理習慣來確定員工醫療期間工資待遇的水平。
其次,病假工資可以低于最低工資標準。根據原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309號)的規定,最低工資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了正常勞動義務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單位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可見,獲得最低工資保障的條件,一是法定工作時間內正常工作,
二是履行了勞動義務。如果患病員工無法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正常勞動義務,企業就可以不按最低工資標準的規定支付勞動報酬,即低于最低工資。
第三,病假工資最低不得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規定,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治療期間,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由企業按有關規定支付其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病假工資或疾病救濟費可以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因此,對于因患病而不能在法定工作時間內履行勞動義務的員工,可以不受最低工資標準的保護,但應以最低工資標準為依據發放工資報酬。
2、疾病救濟費。從《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第5條對病假工資與疾病救濟金的規定來看,二者是列于一種并列的位置,但《勞動法意見》59 條對此的規定卻是選擇方式。后者發布的時間晚于前者,因此根據“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應當適用后者,即《勞動法意見》59條的規定,只能適用其一,即要么支付病假工資,要么給予疾病救濟金。但不論適用哪一種待遇,都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80%。但是,各地的做法不一,因此,還需要具體參照用人單位注冊地、經營所在地,或者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政策、文件。
根據病假規定以及女員工三期的有關規定,產假期滿,因身體原因仍不能工作的,經過醫務部門證明后,其超過產假期間的待遇,按照職工患病的有關規定處理。因此,劉小姐在處理女員工超出法定產假期限而申請假期的問題時,可以將其視為病假申請,也就是說,如果L公司批準了該員工4個月的請假申請,就可以依病假規定期限和相關待遇加以對待。而商貿公司雖然將邢小姐的病假按事假處理,但是由于其并未實際工作而給予其最低工資的做法則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勞動者要多關注相關的法律法規,注意自己在醫療期的工資待遇,維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本文由律霸小編為您整理提供,歡迎參考咨詢。
工傷和交通事故相競合雙雙索賠
違反安全規定操作受傷,也算工傷嗎
勞務派遣中的工傷,用人單位如何承擔責任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商標權轉讓,商標權轉讓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11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離婚賠償的條件與程序
2021-03-07贍養費收入法院能查嗎
2020-11-27交通事故導致舊病發作怎么賠償
2021-01-12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申訴和再審不是一回事嗎
2021-02-12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勞動爭議仲裁可以代替離職證明嗎
2020-11-18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保險公司是怎樣設立的
2020-12-06人身保險合同中止后可以繼續嗎
2021-03-12格式條款解釋規則在保險合同中的適用
2020-12-11借車撞人全責 一方鑒定定案
2021-02-10外資保險公司 未按照規定公告罰款多少
2021-01-19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理賠中的適用
2021-02-12建筑施工企業雇主責任保險條款
2020-12-19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草案)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