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咨詢:關于離婚損害賠償適用程序的咨詢
律師回答:
新《婚姻法》無明文規定。離婚損害賠償既適用于行政登記離婚程序,也適用于訴訟離婚程序。因為,基于婚姻法的私法性質,在夫妻雙方同意行政離婚的情形下,如果雙方就離婚損害賠償問題已達成協議,法律應尊重當事人的意愿,不必進行干預;如果雙方就離婚損害賠償問題不能達成協議,則可以通過訴訟離婚,由人民法院依法判決。
相關法律知識: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一條
自然人因下列人格權利遭受非法侵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
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
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二條
非法使被監護人脫離監護,導致親子關系或者近親屬間的親屬關系遭受嚴重損害,監護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三條
自然人死亡后,其近親屬因下列侵權行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以侮辱、誹謗、貶損、丑化或者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譽、榮譽;
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隱私,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隱私;
非法利用、損害遺體、遺骨,或者以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遺體、遺骨。
第四條
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第五條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以人格權利遭受侵害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六條
當事人在侵權訴訟中沒有提出賠償精神損害的訴訟請求,訴訟終結后又基于同一侵權事實另行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七條
自然人因侵權行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格或者遺體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為原告;沒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親屬提起訴訟,列其他近親屬為原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破產后以前的合同生效嗎
2021-01-09誹謗誣陷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9交通違章處理流程
2021-02-01車輛記分周期是按年檢時間算嗎
2021-02-27央視曝銀行卡黑市,銀行卡被盜怎么維權
2021-01-25定額發票有效期是多長時間
2021-02-08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做路橋工程摔傷如何索賠
2020-12-08終止合同需要約定還款期限嗎
2021-02-12賣房人如何簽訂售房合同
2020-11-26農村無證土地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09如果房產被抵押房產證有顯示嗎
2021-02-21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保險不能理賠怎么辦
2021-01-03盡快得到保險理賠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0指定代理
2021-03-11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農民如何進行土地承包申請
2021-03-24承包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1拆遷房土地出讓金怎么補償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