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監護權能放棄嗎?
法定監護人不能隨意放棄,如果放棄一定有理由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法》第十七條【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一)配偶;(二)父母;(三)成年子女;(四)其他近親屬;(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父母可以放棄法定監護權嗎?
《民法通則》第16條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未成年孩子的監護是基于父母子女關系而產生的,除非因死亡、或父母子女關系的依法終止、或監護權被依法剝奪外,任何人不得加以剝奪和限制。
無論離婚與否,父母雙方都對孩子有監護權,并承擔監護人義務。非因法定事由限制或剝奪,父母任何一方都享有孩子的監護權。
根據法律的規定,父母作為孩子的法定監護人是沒有權利放棄自己對孩子的監護權的。
監護權可以隨意變更嗎
監護權不能隨意變更,需要滿足一定的情形才可以。
監護權的變更在目前的實際生活中主要表現為這樣幾種情形:
(一)因委托監護而發生。
委托監護是指監護人委托他人代行監護的職責。委托監護是一種雙方的民事法律行為,是被監護人的監護人與受托人之間關于受托人為委托人履行監護職責、處理監護事務的協議,須有監護人委托與受委托人接受委托的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受托人得履行的監護職責決定于委托監護協議的內容。
(二)因約定監護而發生。約定監護是法定監護人之間確定監護人的協議。約定監護不同于委托監護,因為委托監護是監護人與非監護人之間確定非監護人代行監護職責的協議,而在約定監護中,依當事人之間的協議所確定的監護人對被監護人負監護人責任,其就是被監護人的監護人。在委托監護中,盡管委托人可以將監護職責全部委托給受托人,但即使在此情況下,受托人也不是監護人。也就是說,監護人不能依照委托監護的協議將監護人的資格轉讓給他人,他人也不能通過委托監護的協議來取得監護資格。因此,在委托監護中即使監護職責全部由受托人行使,監護人的監護資格也不喪失。
委托監護和約定監護的發生所產生的法律上的效果直接關系到對監護責任的擔負。所以研究其中的關系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也具有實踐意義。
法定監護權能放棄嗎?要是法定監護人主動放棄監護權,則屬于違法的行為,需要為自己放棄監護權的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放棄法定監護權到底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對于具體內容不太了解可以來律霸網找律師咨詢了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地產拍賣有哪些程序
2020-12-09環境損害賠償的方式有什么
2021-02-26日租房怎么做才合法
2021-01-18涉外撫養管轄
2021-01-14交通違規被拍照怎么處理
2020-11-08公司破產欠了一千萬怎么辦
2021-01-15關于減刑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6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17協議結婚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1交通事故監護人有權簽署諒解書嗎
2020-12-17交通肇事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1-02-12冷暴力屬于校園欺凌嗎
2021-01-01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交通事故對方全責應該賠償多少
2020-12-23樓宇外墻面使用涉及什么法律問題
2020-11-15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是否對所有公司都負競業限制義務
2020-12-07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產品責任保險條款概念
2020-11-20保險公司再保險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