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年人指定監護人程序是如何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十七條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沒有民事行為能力怎么認定
所謂的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我國《民法通則》規定,構成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條件為“未滿十周歲”和“完全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即年齡和認識判斷能力,只要二者具備其一即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第十九條不滿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第二十條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二十一條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實施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第二十二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第二十三條不能辨認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定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被人民法院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根據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復的狀況,經本人、利害關系人或者有關組織申請,人民法院可以認定其恢復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按照人的精神狀態、精神疾病來判斷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時,因為這涉及到一個公民的權利能力問題,所以必須經過嚴格的法律程序,
1、被申請宣告人必須是精神病人;
2、必須經利害關系人申請;
3、以法定程序宣告;
4、必須由法院以判決的形式宣告。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2021-01-15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17私人擔保如何解除
2021-01-19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商業銀行出租經營許可證如何處罰
2020-11-12合同保全的概念與意義有哪些
2021-02-06什么是承包關系
2021-02-10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投資型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28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特征
2021-03-02土地承包應當進行哪些程序
2020-11-17集體土地出租期限是多久
2021-02-02拆遷補償方案就是最終的補償了嗎不能再提高了嗎
2020-11-17拆遷補償規則是否完全“政策”說了算
2020-12-10拆遷安置房產權證辦理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