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糾紛立案后的程序是什么?
1、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的訴狀,應當依照法律規(guī)定進行審查。
2、人民法院審查立案中,發(fā)現(xiàn)原告或者自訴人證明其訴訟請求的主要證據(jù)不具備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限期補充證據(jù),并將通知補證情況記錄在案,收到訴狀的時間,從當事人補交有關證據(jù)材料之日起開始計算。
3、人民法院收到訴狀和有關證據(jù),應當進行登記,并向原告或者自訴人出具收據(jù)。收據(jù)中應當注明證據(jù)名稱、原件或復制件、收到時間、份數(shù)和頁數(shù),復制件必須與原件核對無異后,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人員簽名或者蓋章,原告、自訴人也應當簽名或蓋章,收據(jù)歸入卷宗。對于不予立案或者原告、自訴人在立案前撤回起訴的,應當將起訴材料退還,并由當事人簽收。
4、對經(jīng)審查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原告堅持起訴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自訴人堅持起訴的,應當裁定駁回。
5、不予受理和駁回起訴的裁定書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人員制作,報庭長或者院長審批,并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行政案件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裁定書除應報庭長或者院長審批外,應由合議庭成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6、經(jīng)審查認為起訴符合受理條件的,應填寫立案審批表,由負責審查起訴的審判人員決定立案,其中疑難復雜、新類型案件應報審判長核準以及庭長審批。重大疑難案件報院長審批或經(jīng)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7、經(jīng)審查決定立案的,應當計算案件受理費通知原告,向原告或者自訴人發(fā)出案件受理通知書;將該案的當事人姓名、案由等情況統(tǒng)一編立案號輸入計算機。
8、立案庭決定立案后,應當在二日內(nèi)將案件移送有關審判庭審理,并辦理移交手續(xù),注明移交日期。經(jīng)審查決定受理或立案登記的日期為立案日期。立案人員應當及時將立案日期、移交日期等輸入計算機。
9、當事人的人民法庭起訴,人民法庭經(jīng)審查認為起訴符合受理條件的,應報庭長批準立案;人民法庭決定立案后,應當及時填寫收案卡片,報基層人民法院立案庭統(tǒng)一編立案號。人民法庭認為起訴不符合受理條件,原告堅持起訴的,由基層人民法院立案庭決定是否立案,立案庭經(jīng)審查,對符合受理條件的起訴,交由人民法庭審理。
二、相關法律規(guī)定是什么?
《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guī)定是:
第一百一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nèi)將起訴狀副本發(fā)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提出答辯狀。
被告提出答辯狀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之日起五日內(nèi)將答辯狀副本發(fā)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百一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決定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受理案件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中向當事人告知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或者口頭告知。
第一百一十五條 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后,應當在三日內(nèi)告知當事人。
第一百一十六條 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diào)查收集必要的證據(jù)。
民事糾紛中,如果糾紛一方當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對在起訴人提交的案件材料等進行仔細審查后,才能決定是否要對該案件進行立案,如果不立案的應當駁回起訴,如果要立案的應當進行立案登記,登記后就應當移交相應的審判庭,有審判庭組成案件審理的合議庭,對案件做出審理和判決。
立案到開庭要經(jīng)歷什么,立案多久開庭?
法院立案后多久開庭
法院立案后下個程序是什么?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國務院出臺的醫(yī)療糾紛處理新規(guī)定
2021-01-21對于檢察院管轄不明確的案件如何解決
2021-03-08行政復議可以成功嗎
2020-11-27開便利店需要辦理什么證件
2021-02-07利用區(qū)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交通事故我和保險公司都是被告法院怎么判
2021-01-20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離婚夫妻贍養(yǎng)費標準
2021-01-11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先試用再和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可以嗎
2020-11-27現(xiàn)行勞動仲裁立法對仲裁監(jiān)督程序是怎樣規(guī)定的?
2021-03-02免責條款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22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學生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11對無過錯車主未投強制險應如何擔責的思考
2020-12-12“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公司賠償多久能到賬
2021-02-03買二手車保險沒轉怎么辦
2021-02-03人身保險中故意免責的舉證責任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