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具備的立案條件是什么
(1)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后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并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
(2)法律條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二款)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行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1、枉法裁判,致使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2、枉法裁判,造成個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1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
二、立案的有效時日是多長
刑事案件以《立案決定書》的日期為準。民事案件法院受理之后會向原告發送《受理案件通知書》。
《民事訴訟法》中有規定: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在我國對社會和人民產生威脅和觸犯我國法律的案件,我國予以立案偵查。根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相應的審理和偵查,對相關的案件進行調查和取證,保證我國社會的合法性和法律公平性。保證我國的社會治安不受犯罪案件的影響。
立案后可以撤銷嗎?哪些情況下立案之后還能撤銷案件?
公安立案之后是什么程序
強迫交易罪立案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虛假出資承擔哪些民事責任
2021-01-07商標許可人權利和義務分別是什么
2020-11-30農民工工傷賠償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3合同內容要與發票內容一致嗎
2021-01-28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員工學歷造假企業是否可以解除合同
2021-03-02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被辭退會影響找工作嗎
2021-02-24保險合同中保險人的主要義務是什么
2021-02-28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索賠的流程
2020-11-24保險中的多買與少買的含義
2021-02-03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五條
2021-01-21劃撥土地與出讓土地可以辦證嗎
2020-12-10樓房拆遷補償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0-12-30鄉鎮政府有權進行征地拆遷嗎
2020-12-30公有房屋拆遷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1-01-18婚前房產婚后取得拆遷安置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0-11-16棚戶區改造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3-02司法強拆后的救濟辦法是什么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