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我國刑事訴訟理論與立法的分類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在理論上,非法言詞證據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講,非法言詞證據包括三種:
1.主體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不具備法律規定的取證主體資格的人收集提取的言詞證據,例如,紀檢人員提取的犯罪嫌疑人口供;
2.形式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不具備或不符合訴訟中法定形式的言詞證據,例如,證人忘記簽名的證人證言;
3.取證方法手段不合法的言詞證據,即使用法律禁止的手段獲得的證據,例如,通過刑訊獲得的口供或證言。而從狹義上看,非法言詞證據則僅指廣義說的最后一種,即取證程序不合法的言詞證據。
我國的立法并沒有給非法言詞證據作一個明確的概念,僅僅在刑事訴訟法和有關司法解釋中做了一些列舉性的規定。刑事訴訟法第43條規定了“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又對其做了進一步的界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1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口供,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在《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265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以刑訊逼供、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兩高的司法解釋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范圍不僅僅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供述,還包括了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而西方國家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一般界定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范圍內,所以說我國立法上所列舉的非法言詞證據的范圍還是相當廣泛的,這也是我國排除規則的一大特色。
可見,我國司法上的規定和理論上的概念有一定的區別。兩高的司法解釋通過列舉式規定對非法言詞證據所作定義是很狹窄的,相當于理論上狹義說的定義,主要集中在狹義說中以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的非法言詞證據。
通過對我國理論和立法上關于對非法言詞證據的定義,可以歸納出這樣的結論,所謂非法言詞證據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司法人員違反法律、司法解釋關于收集證據應當遵守的原則和程序的規定而收集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的陳述和證人證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女方離婚后對男方父母有贍養義務嗎
2021-03-11一級醫療事故是指什么情況及相關賠償
2021-03-05只聚眾沒打架怎么處罰
2021-02-07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離婚后孩子的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0冷暴力屬于校園欺凌嗎
2021-01-01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交通事故對方全責不賠償應該怎么辦
2021-01-25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外貿合同怎么認定簽字效力
2021-01-31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是什么
2021-02-15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7把人撞傷了保險怎么賠
2021-03-11關于保險受益人的順序
2021-02-03誰需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2-06什么叫保單現金價值
2021-01-25土地承包經營權人處分權能是指什么
2020-12-26怎么合理確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期限和價格問題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