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認規則的適用
將與身份關系有關的事實以及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權益的事實排除在自認的客體范圍之外,不適用自認規則。
二、自認效力
1.自認方: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不得撤銷。其約束力來自于誠實信用原則及禁反言原則,同時效力及于二審。
2.自認相對方: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
3.對法院效力:法院須以當事人自認作為判決依據,這是源于當事人主義中的辯論主義這一基本原則。
三、擬制自認問題
我國嚴格限制默示自認原則,即不僅要求當事人有不予爭執的行為發生,也同時要求審判人員充分說明該事項的含義及可能的后果,并再次詢問其對該事實承認或否認的意見,該方當事人仍然不置可否、態度曖昧、沉默不語的,方能視為自認效果。
注意,單純沉默,不必須構成自認。因一方對對方不利于己方的陳述沉默,其含義存在多種可能,或記不清、或不想回答,不具有確定性,必須進一步確定其含義,再行判斷。
四、自認撤銷
1.法庭辯論終結前,經對方當事人同意;
2.有充分證據證明自認是在受脅迫或重大誤解下作出,且與事實不符的。
五、自認事實與已查明事實相矛盾時的適用問題
《證據規則》第九條規定六類無需舉證的事實;第十三條規定法院依職權調查的事實:因國家利益、社會利益、他人合法權益不相符合時,不適用自認規則。
六、訴訟外自認
1.當事人私下自認,即不是在法庭上(包括書面形式材料的),只作為證據材料使用。
2.本人在他案中的自認效果:
如果他案已經生效,根據既判力理論,應當對本人有約束力;他人在他案中自認,根據既判力相對原則,僅對當事人有約束力,在特殊情形下對本案有約束力,如判決具有對世效力。
法律鏈接:《證據規則》
第八條 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
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并詢問后,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當事人委托代理人參加訴訟的,代理人的承認視為當事人的承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滯納金能免除嗎
2020-11-29畜牧獸醫行政執法不包括什么
2021-03-09人防車位和產權車位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0侵權糾紛中如何認定被扶養人
2020-12-26反擔保人身份作假導致保證責任無法追償怎么辦
2020-12-31合伙企業與個人合伙的區別
2021-03-04男女之間是什么法律關系
2020-12-13和艾滋病人結婚是無效的嗎
2021-03-02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農民工工傷賠償計算
2021-02-20簽訂代理合同是否需要繳納印花稅
2021-02-08勞動合同可以自由約定條款不,以約定哪些條款
2020-11-25勞動者在高溫天氣下有權拒絕露天作業嗎
2021-01-29什么是勞動爭議調解期限?怎樣確定勞動爭議的調解期限
2021-01-25理賠公估人的業務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0-12-06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保險欺詐有哪些情形
2021-02-14打瞌睡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3-19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對初步申請設立保險公司應當提交的文件有哪些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