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蔚縣律師 滿城縣律師 趙縣律師 桐廬縣律師 洪梅鎮律師 寧陜縣律師 懷安縣律師
在法治社會中,除了做到有法可依外,在案件處理的過程中,證據也顯得尤為重要。往往都是在民事訴訟開庭時提供證據,才得以扭轉局面。但是這種情況,在司法實踐中,是否被允許?下面,律霸為大家講解一下民事訴訟開庭時提供證據的處理。
一、民事訴訟開庭時提供證據的處理: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第二款規定:“對于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法律對當事人提交證據的期限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一方當事人不把案件的所有證據材料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而是把關鍵證據材料在法院審理時出示,就會使對方當事人措手不及,同時也會使訴訟程度復雜化,拖延訴訟,產生不必要的費用,也使法官無從準備。
2、對該證據的采信恰恰是不公平的。如果法官認為一方當事人在開庭審理時提出的證據是關鍵證據,但該證據又不屬于《規定》第四十一條第(一)項規定的“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法官卻仍然將該證據組織質證,甚至予以采信,這樣就恰恰導致了程序上的不公正,對嚴格遵守法定程序的另一方當事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二、民事訴訟開庭時提供證據的處理相關法律:
第一百九十八條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審判進行的,可以延期審理:
(一)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
(二)檢察人員發現提起公訴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建議的;
(三)由于申請回避而不能進行審判的。
第一百九十二條 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有權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公訴人、當事人和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申請法庭通知有專門知識的人出庭,就鑒定人作出的鑒定意見提出意見。
法庭對于上述申請,應當作出是否同意的決定。
綜上所述,我國法律依法保障每個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一切民事訴訟,要依法進行。民事訴訟開庭時提供證據一般情況下是被允許的,按時必竟這涉及到公平性問題,要具體案件具體分析。進行民事訴訟時應當事前搜集好相關的證據,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了解相關法律更好的維護自身的權利。
最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全文2020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如何分配責任與義務
2020-12-072020醫療糾紛與醫療事故是一個意思嗎,怎樣區分
2021-03-25土地確權和戶口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02有解約定金還必須履行合同嗎
2021-03-03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有幾級
2021-01-16新娘婚禮悔婚彩禮怎么辦
2020-12-30離婚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如何區分
2021-03-11工會委員能否無故解除合同
2021-02-14哺乳期可以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嗎
2020-12-13勞務派遣和合同制職工有什么區別
2021-02-04試用期內降薪調崗合法嗎
2021-02-05私人老板欠工資如何要
2020-12-16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1-12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保險合同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08車保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1-01-09解除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