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告開庭前要準備什么材料?
開庭前原告應該準備的材料有:訴狀、證據附件及原件、申請證人出庭名單及身份證、對案件的書面意見(類似于代理詞)、案件的定性、主張的理由等。作為原告在開庭的時候,最關鍵的應當準備證據,攜帶原件出庭。開庭審理時,審判長要核對當事人、訴訟代理、第三人,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告知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義務。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定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
二、公民應怎樣起訴?
公民因婚姻家庭糾紛,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組織因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財產權益爭議,均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但對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訂、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對下列三類案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自已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綜合上面所說的,對于在開庭之前對于原告還有被告就要準備好所有的材料,特別是對于案件所存在的證據,法院在進行判決的時候也會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處理,有證有據才能依法的保障到自己的權益,從而才會給案件一個正確的判決。
原告律師開庭前的準備什么材料
原告開庭前的準備什么材料?
開庭前準備工作具體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境外上市流程怎么走
2021-01-22企業之間能否直接借款
2020-12-05監視居住手機被監聽嗎
2021-01-31財產保全可凍結配偶的嗎
2021-02-09上下班途中工傷賠償多少
2020-12-10訂婚了退婚怎么退
2021-03-14船舶糾紛屬于什哪里管轄
2021-01-27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無證駕駛人致人受傷保險公司是否應擔責?
2021-03-26故意導致車翻了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10什么是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0-11-18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是怎樣的
2020-12-06特殊家財險的一個經典案例
2021-01-23車險理賠的幾個認識誤區
2020-12-07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1-01-04保險與賭博、儲蓄的區別與聯系是什么
2021-02-25土地承包合同能隨意解除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