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形下仲裁律師回避?
第一、仲裁員回避是當事人監督仲裁員的重要權利,也是保障仲裁程序公正的重要措施,有下列情形,當事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①是案件當事人或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②與案件有利害關系;
③與案件當事人或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審理;
④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
⑤對承辦的案件先提供過咨詢的;
⑥現任當事人法律顧問或代理人或曾任法律顧問離任后不滿2年的;
⑦與當事人或其代理人在同一單位工作且離開后不滿2年的;
⑧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
⑨擔任過本案或與本案有關聯案件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⑩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事項。
第二、當事人請求仲裁員回避應采用書面形式并說明回避的事實和理由。當事人知道仲裁員有需要回避的事由依然同意該仲裁員進行審理的,事后不得以此為由申請撤銷仲裁。
第三、仲裁員回避后重新選定或重新指定仲裁員的。當事人可以請求已進行的仲裁程序重新進行,是否準許,由仲裁庭決定;仲裁庭也可以自行決定已進行的仲裁程序是否重新進行。
二、仲裁中的仲裁員與律師有什么不同嗎
(1)取得資格的條件不同。仲裁員資格的取得要符合仲裁法第13條的規定;律師資格的取得要通過每年國家進行的律師資格考試。
(2)辦案的性質不同。仲裁員辦案是公斷性質的,不代表任何一方當事人;律師辦案是代理性質的,代表委托一方當事人的權益。
(3)仲裁員受回避制度約束,不能私自會見當事人,也不能就案情向當事人發表任何意見;律師不受回避制度約束,可以與自己代理的當事人商量案情,代表其權益,為其出主意想辦法并出庭辯護。
(4)仲裁員依據仲裁規則,按仲裁程序辦案。當事人有意見和要求,應書面通過該案記錄員轉遞給仲裁員;律師按當事人意愿代理,隨時與當事人交換意見,不需要第三者轉遞。
當公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犯后也是可以通過訴訟或者仲裁的方式來解決的,如果說仲裁員無法解決的情況下可以繼續申請訴訟,在訴訟的過程中當事人也是可以聘請律師來協助自己的,如果說仲裁員或者律師與案件有關聯時,仲裁員或者律師也是需要進行回避的。
原檢察院辯護律師回避有這個規定嗎
民事訴訟法回避對象有哪些?
哪些情況下民事訴訟法院人員要回避?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隱名股東的繼承人能否直接繼承顯名股東名下的股權
2020-12-04租房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0-12-30監獄服刑人員服刑多久可以申請減刑
2020-12-21拘役算不算犯罪記錄
2021-02-09中級人民法院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8出獄后民事賠償有效期
2021-01-10私人借款抵押物怎樣處理
2021-02-12消除不良逾期記錄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3怎么起訴違建,個人可以起訴廠房違建嗎
2021-01-08學生在學校門口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9私人教育機構離職有競業限制嗎
2020-11-27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意外險和交通事故可否重復賠償
2021-01-17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產品責任險與公眾責任保險的比較
2021-02-20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中國留學生出國留學應注意什么以及留學保險有哪些
2021-01-21貨車貨運出險理賠所需的資料
2020-12-01如何計算財產險中的理賠金額
2021-03-12保險理賠計算公式是什么,理賠程序怎么走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