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中的回避由誰決定?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總結如下:
法院院長決定:審判人員、法院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
檢察院檢察長決定:檢察人員、檢察院書記員、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鑒定人、翻譯人員回避。
偵查機關負責人決定:偵查人員及由其指派或聘請的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
法院審委會決定院長回避。
檢察院檢委會決定檢察長或者偵查機關負責人回避。
二、《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也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回避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對相關情況的認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與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存在一定的關系的,為了不妨礙司法的公正,相關司法人員是必須要進行回避處理的,具體情況下應當結合實際情況而定。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回避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刑事案件撤案后可以追訴嗎
2021-01-15什么是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與婚生子女的區別?
2020-12-11孩子探望權的終止方式有哪些
2020-12-08撫養費是否包括教育費
2020-11-24低保待遇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沒有法條)
2020-11-22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保險公司定損和修車廠不一樣怎么辦
2021-01-25車禍保險理賠具體費用是多少
2021-03-17承包合同應該怎么寫
2021-03-22荒山承包合同范本
2020-11-1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可以轉包嗎
2020-12-10什么是機動地
2020-12-11土地轉讓的期限是多久
2020-12-072020年拆遷補償標準出爐,一平方補償多少
2021-02-07成都拆遷安置房如何過戶
2020-12-30收取拆遷補償費的會計處理是怎樣的
2021-01-07婚內獲得的拆遷補助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1-03-03買高層住宅是怎么選空氣最好樓層
2021-03-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緊急通知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