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中的回避由誰決定?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總結如下:
法院院長決定:審判人員、法院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
檢察院檢察長決定:檢察人員、檢察院書記員、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鑒定人、翻譯人員回避。
偵查機關負責人決定:偵查人員及由其指派或聘請的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
法院審委會決定院長回避。
檢察院檢委會決定檢察長或者偵查機關負責人回避。
二、《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也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回避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對相關情況的認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與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存在一定的關系的,為了不妨礙司法的公正,相關司法人員是必須要進行回避處理的,具體情況下應當結合實際情況而定。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回避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使用權證過戶程序有哪些
2021-01-06工地受傷到哪里做工傷認定
2021-01-16離婚損害賠償包括哪些項目
2020-11-08中外合資銀行注冊資本是實繳資本嗎
2020-12-02信用社連帶責任多久過期
2021-02-19假焊工證安監局如何處罰
2021-03-22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訂婚一個月可以退婚嗎
2021-01-04工傷有工資嗎,工傷工資怎么規定的
2020-11-28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房屋所有人可以為他人設立居住權嗎
2021-03-22競業限制是否對所有員工都適用
2020-11-10第三方勞務派遣合法嗎
2020-11-10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保險公司給予全額賠償后車主還能轉讓殘車嗎
2021-02-09健康保險事業部應當持續具備什么條件
2021-01-07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哪些交通損失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12追尾造成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處理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