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決書是一直生效嗎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一審民事判決書自送達之日15日后生效。公告送達作為一種送達方式,即自公告之日起60日內視為送達,經過15天上訴期被送達人未上訴判決生效,即公告之日起75日后判決書生效。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八十四條前款之規定:“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自發出公告之日起,經過60日即視為送達。”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9條之規定:“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對公告送達方式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要求的方式進行公告。公告期滿,即視為送達。”因此,法院根據上述規定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頒布之前,公告送達起訴狀副本、應訴通知書及開庭傳票時,不存在給當事人舉證期限,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頒布施行之后,根據該 “規定”的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制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后果。”
二、如何接受刑事立案材料
《刑事訴訟法》規定:“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第4款規定:“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因此,對于報案、舉報、控告、自首等立案的材料來源,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首先都應當接受并進行登記。接受并不等于立案,立案是接受材料之后的一種決定,接受在是立案之前對立案材料來源的受理。接受以后對于不屬于自己直接受理的案件范圍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和舉報人;對于屬于自己管轄,但根據案情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再移送主管機關處理。
三、二審后有哪些處理結果
司法實踐中,需要根據具體情形予以分析:
(1)原判決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者抗訴,維持原判;
(2)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應當改判;
(3)原判決事實不清或者證據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實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
(4)第二審法院發現第一審法院的審理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一條之規定的訴訟程序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驅逐出境還可以入境嗎
2021-03-14旅游中被強制購物,事后發現上當受騙該如何
2021-01-21離婚時房屋拆遷怎么處理
2020-12-06兒童監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交通肇事逃逸認定書要幾天才能出來
2021-02-27適用免責事由的法律效果是什么
2021-01-14一房多租詐騙15萬,一房多租構成犯罪嗎
2021-01-16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產品責任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19郵包保險的方式和責任范圍有哪些
2021-03-14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保險公司先行墊付流程
2021-01-3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舉證責任時怎樣劃分的
2021-03-03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開發區能出讓土地嗎
2020-11-18土地出讓配套費的計算是怎樣的
2020-12-14農村拆遷補償給的太少了該怎么辦
2021-01-20土地證是父親名字過世了拆遷怎么賠
2021-03-15征地拆遷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整改措施是什么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