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庭宣判是宣判的方式之一,指的是合議庭休庭評議后,由審判長宣告的訴訟活動。案件經過人民法院的審理,結果清晰明確沒有爭議的,在合議庭作出裁判后,可以當庭宣判。但是在我國,90%的案件都不是當庭宣判的,那么法院為什么不當庭宣判?
當庭宣判的條件
1、案件事實清楚。案件事實清楚是裁判案件的基本條件,只有事實清楚,才能正確適用法律,公正作出裁判,事實不清,不能硬行判決。
2、必須在法庭進行宣判。如果到當事人住所進行宣判,不能視為當庭宣判。
3、必須在庭審調查后當日宣判,如隔日則為定期宣判。
4、宣判前的庭審辯論必須有新的實質性內容。如只為所示當庭宣判率,而刻意進行空洞的調查、辯論后宣判,則非真正意義上的當庭宣判。
當庭宣判的原則
合議庭、獨任審判員適用當庭宣判的方式,應依照民事訴論程序審理案件,充分發揮庭審功能,把庭審作為審判活動的中心環節,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確實通過公開開庭調查、舉證、質證、認證、辯論等一系列庭審活動,查明當事人爭議的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事實理由、訴訟證據、是非責任、適用法律的依據等,然后全面客觀地進行評議,依法當庭作出判決。因此,只有堅持先審后判,才能有效防止先查后審、先判后審、先入為主的庭審走過場的做法,切實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只有堅持先審后判的原則,才能進一步增加工作的透明度,樹立法院執法公正的形象 。
一案一判的原則
民事判決是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后,根據已查明的事實,依照有關法律,就當事人之間訟爭的權利義務關系年作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決定,是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審判權的表現,它體現了國家的意志性和權威性。民事判決一經宣告 ,非經法定程序不得改變。但實際審判工作中,有的審判人員由于不具備當庭判斷是非和綜合歸納判決內容的能力,當庭宣判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法律的依據、判決結果等內容缺乏完整性和準確性,事后發現有誤,便在送發當事人的判決書上補充或者更改當庭宣判的內容,事實上形成一案二判,違反法律原則,有損審判權的嚴肅性和法律的尊嚴。
我們可以看到,在我國,當庭宣判的案例太少,大部分都是擇日宣判。影響判決的因素有很多,只有對那些案件清晰沒有爭議的案子才會當庭宣判。而對于大部分案件來說,判決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且判決書出結果也需要時間,所以擇日宣判也是正常的。
房地產糾紛民事判決書內容有哪些
一審民事判決書生效時間是多久
民事判決書下來多久執行,執行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板不發工資如何討薪
2021-03-23持股百分之五后增減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0-12-30暴力催收報警有用嗎
2020-12-17交通事故認定書制定期限是多久
2020-12-13乘客請求賠償的依據
2021-02-06如何解除收養關系
2020-12-15哪些人可以成為遺囑執行人
2020-11-22已婚男所立將財產贈與同居女友的遺囑是否有效
2020-12-25法定贍養費的給付內容
2021-03-13房產證抵押貸款所需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4贈與物還沒交付可以撤銷嗎
2020-12-29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公務員集資房買賣有什么限制
2021-03-12試用期之間離職公司不批怎么辦
2021-01-29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現金價值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24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限制保險人合同解除權如何被限制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