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斗毆在我們的生活中比較常見,也是比較嚴重的影響社會治安的行為。但是對于打架斗毆的行為比較難定義,還要根據具體的案件細節來進行判斷。情節較為輕微的打架行為可以定為違反社會治安,嚴重的話則會被認定為違法刑法。那么黑勢力街頭斗毆的處罰是什么?
黑勢力街頭斗毆的處罰是什么?
一、打架斗毆的行政處罰(治安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毆打他人的,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處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罰款。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一)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二)毆打、傷害殘疾人、孕婦、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六十周歲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毆打、傷害他人或者一次毆打、傷害多人的。你們這屬于是結伙毆打、傷害他人的行為,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處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罰款。
二、打架斗毆會犯什么罪
要看打架斗毆犯什么罪,則要看具體行為性質:
1、如果僅僅是故意傷害性質,屬于“侵犯人身權利”犯罪,如果致人輕傷以上的,涉嫌“故意傷害罪”;
2、如果是隨意毆打他人的性質,屬于“擾亂公共秩序”犯罪,如果致人輕微傷以上、或者持械隨意毆打他人的,涉嫌“尋釁滋事罪”;
3、如果是雙方聚眾斗毆的,屬于“擾亂公共秩序”犯罪,雙方一般五人以上的,涉嫌“聚眾斗毆罪”。
三、打架斗毆構成犯罪的處罰有哪些
如果打架斗毆的情節輕微,沒有嚴重后果,則使用《治安處罰法》予以治安處罰;如果情節嚴重,造成嚴重后果,則依據《刑法》規定,以聚眾斗毆罪處罰。看情節輕重,如果造成輕傷以上,就構成故意傷害罪,要判刑的。
打架斗毆構成故意傷害罪的處罰:
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只要構成故意傷害罪,致人輕傷的應當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在故意傷害案件中,如果案發前因為被害人有明顯過錯,被告人一怒之下失手將被害人致傷,情節明顯較輕,且案發后被告人又能積極賠償被害人經濟損失的,一般應從輕處罰或免除處罰。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犯罪行為所引起的附帶民事賠償,是屬于刑事法律調整的范疇,應具有懲罰性。
刑法第36條作了明確規定:“由于犯罪行為而使被害人遭受經濟損失的,對犯罪分子除依法給予刑事處分外,并應根據情況判處賠償經濟損失。”即使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才能予以免予刑事處罰。刑法第37條規定:“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械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
打架斗毆構成尋釁滋事罪的處罰:
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打架斗毆構成聚眾斗毆罪的處罰:
我國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規定: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1、多次聚眾斗毆的;
2、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3、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4、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如果情節比較惡劣,比如屬于聚眾斗毆、毆打老人孕婦以及對公共財產造成嚴重損害的,則應該從重進行處理。如果對他人造成了嚴重的人身傷害,則應該被追究故意傷害罪,一般將被處以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對于聚眾斗毆的首要分子應該加重處罰。
怎么才能認定聚眾斗毆罪犯罪未遂?
聚眾斗毆罪的定罪標準是什么?
未成年聚眾斗毆罪該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1-01-18侵犯人身權利的行為
2021-02-28經濟民事訴訟狀范文怎么寫
2021-02-05法院終結執行后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0-11-08轉賬支票可不可以掛失止付
2021-01-20合伙人違反合伙協議的,應當依法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31道路交通事故賠償司法解釋
2021-01-26再婚者可否繼承前妻的遺產
2020-12-16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如何區分
2021-02-19公益崗糾紛是否勞動爭議
2021-01-10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有哪些
2020-12-23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簽訂保險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0-12-03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保險公司誘導投保人相似補償型保險產品怎么辦
2021-01-16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