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
二、遺產處理分割的程序:
繼承開始后,知道被繼承人死亡的繼承人應當及時通知其他繼承人和遺囑執行人。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在我國,遺產的處理和分配大致是按如下步驟進行的:
(一)析產
析產,是指將共有財產中屬于個人的份額分割出來。
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余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遺產在家庭共有財產之中的,遺產分割時,應當先分出他人的財產。
(二)被繼承人債務的清償
1.被繼承人債務清償的規定
2.債務清償原則
(1)限定清償原則
(2)繼承人分擔債務原則
(3)執行遺贈不影響債務清償
《繼承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執行遺贈不得妨礙清償遺贈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
(4)遺產已被分割后,債務仍應當清償
(5)債務不得影響預留的份額
《繼承法》第十九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的遺產份額,不得因債務清償受到影響。
(三)遺產的分割
1.遺產的分割原則
(1)遺產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
(2)保護其他人合法權益。
遺產分割時,應當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為胎兒保留的遺產份額,如胎兒出生后死亡的,由其繼承人繼承;如胎兒出生時就是死體的,由被繼承人的繼承人繼承。
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外離婚訴訟有什么風險
2020-12-10申請商標無效律師費用多少錢
2021-01-29哪些種類的商標可以注冊
2020-11-13怎樣辦理交通事故傷殘評定
2021-02-06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人身損害賠償怎么計算
2020-11-22企業承包經營合同
2020-11-29農村房產繼承條件有什么
2021-01-28簽訂購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人身保險合同的糾紛處理注意事項
2021-03-14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保險公司先行墊付流程
2021-01-31實際修車費用高于評估費用,保險公司應按哪個賠償
2020-11-21行人被車撞了怎么向肇事者理賠
2020-12-18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條
2021-01-30違反最大誠信原則所帶來的保險糾紛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