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的離世,使我失去一位時時刻刻疼我愛我的人。在我悲傷之際家里又出了一樁不愉快的事,那就是我媽媽又與我叔叔發生了爭執。”今年13歲的小葛昨天說:“他們的爭執源于幾年前奶奶的一筆存款。該存款有3萬元,是奶奶為鼓勵我學習,以我的名字存進銀行的。但是,直到奶奶最近去世時,這個存折也沒給我。”小葛向本報咨詢,這筆錢究竟是奶奶的遺產由長輩們繼承,還是奶奶專門贈與他的個人財產?
據了解,雙方爭議的焦點是:小葛的爸爸提出,這筆錢是奶奶活著時給小葛存的,理應歸小葛所有。而小葛的叔叔則認為,奶奶雖然以小葛的名義存了錢,但存折一直沒給小葛,由于小葛還未成年,等于錢一直還在奶奶手里,所以此款應按遺產處理。
記者就此采訪了孫律師。孫律師認為,奶奶生前將3萬元作為獎勵,以孫子小葛的名義存進銀行,這樣小葛就與奶奶之間形成了一個贈與合同。如果沒有其它證據證明這筆錢并非奶奶贈給小葛本人,那么,這筆錢應當屬于小葛,而非遺產。從目前狀況看,還沒有上述情況出現。
因此,小葛的叔叔和爸爸都無權繼承這筆存款。
所謂贈與合同,是指贈與人把自己的財產無償地送給受贈人,受贈人同意接受的合同。其特點是,該合同屬雙方行為,即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贈與人有贈與的表示,但受贈人并沒有接受的意思,則合同仍不能成立,故與饋贈這種單方行為不同。該合同還是一種諾成行為,即在當事人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時即告成立,不必等待交付贈與物。
同時,贈與還是一種無償行為,即原則上受贈人并不因贈與合同而承擔義務。
從以上法律特征看,雖然奶奶生前并未將存折交付給小葛,但贈與合同屬于諾成合同,從雙方達成意思一致并實施就已經生效。所以,存款所有權屬于誰,不能看存折在誰的手上,而應看存折上的名字是誰。
這就是說,奶奶以小葛的名字存入3萬元,贈與便完成。雖然小葛沒拿到存折,不能隨意支取這些錢,但小葛已實實在在成了這筆存款的所有權人。
孫律師說,小葛作為初中學生,尚未成年,依法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根據法律的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接受獎勵、贈與、報酬,他人不得以行為人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為由主張無效。因此,這筆存款是屬于小葛的,其父親和叔叔無權將其作為奶奶的遺產進行分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間借貸起訴費誰承擔
2021-02-19失蹤多久可以報警立案
2021-01-16公司裁員答應賠償不給怎么辦
2021-03-21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按揭批不下來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25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買賣雙方保險利益轉移時間
2021-01-30土方車司機超分仍然上路釀事故 保險公司拒賠獲支持
2021-01-20外資保險公司動用保證金情節嚴重如何處罰
2020-12-20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4關于人壽保險法律條款的解析及對保險公司個別解析的糾正
2021-01-12工程承包合同有哪些種類
2021-03-06拆遷時土地出讓與劃撥有區別嗎
2021-01-24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在舊房拆遷中怎么來認定被拆遷人
2021-01-08拆遷公司的經營范圍包括什么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