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我們受到了什么傷害,我們可以到公安局去進行報警。警察會調查取證之后向法院提起審判,其實這個時候,當事人是存在著一定的危險的,如果被告方再進行迫害,那么當事人就很危險了。不過新民事訴訟法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護還是不錯的。
起訴是當事人參與民事訴訟,實現和維護其民事權利的重要途徑和方式。訴權是當事人啟動和推動民事訴訟程序的基本權利,也是我國憲法規定的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訴權,是民事訴訟法的立法宗旨和基本功能,也是對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本質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強化訴訟過程中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知情權、陳述權、辯護辯論權、申請權、申訴權的制度保障。這次民事訴訟法修改把加強對當事人訴權的保護作為重點修改內容。除了新增加規定了公益訴訟制度、第三人撤銷訴訟兩項重大訴訟制度以外,還通過完善起訴制度、證據制度、送達程序、審前程序、審理程序、再審程序、執行程序等,進一步加強了對當事人訴權的司法保障和程序要求,充分體現了對當事人民事訴訟主體地位的尊重。《解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了進一步完善:
1.依法保護起訴權,建立立案登記制。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關于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的要求,《解釋》規定,人民法院接到當事人提交的民事起訴狀時,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條件的起訴,應當登記立案;對當場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接收起訴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書面憑證。需要補充必要相關材料的,人民法院應當及時告知當事人。在補齊相關材料后,應當在七日內決定是否立案。立案后發現不符合起訴條件或者屬于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情形的,裁定駁回起訴。該條規定有利于切實保障當事人起訴權,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起訴,切實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
2.依法保護和規范申請撤訴行為。在一審、二審、再審各個階段,均可能發生當事人申請撤訴的問題。此前,由于缺乏全面的規定,審判實踐中裁判尺度不盡統一。《解釋》對此作出新的規定,在依法保護當事人撤訴權的同時,從公平保護各方當事人出發,對申請撤訴依法作了限制性規定。如《解釋》規定,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訴處理的案件,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許撤訴或者不按撤訴處理。
3.增加規定反訴構成的要件。反訴的構成要件問題,較為復雜,此前,審判實踐中多有爭議,為此,《解釋》規定,反訴的當事人應當限于本訴的當事人范圍,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于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并審理。反訴應由其他人民法院專屬管轄,或者與本訴的訴訟標的及訴訟請求所依據的事實、理由無關聯的,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另行起訴。
4.明確規定重復起訴的判斷標準。為統一人民法院對重復起訴的審查判斷標準,《解釋》規定,當事人就已經提起訴訟的事項在訴訟過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訴,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構成重復起訴:(一)后訴與前訴的當事人相同;(二)后訴與前訴的訴訟標的相同;(三)后訴與前訴的訴訟請求相同,或者后訴的訴訟請求實質上否定前訴裁判結果。當事人重復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5.對當事人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權作出細化規定。根據當事人在一審階段,二審階段,二審裁定撤銷一審判決、發回重審階段以及再審裁定撤銷原判決、裁定發回重審階段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的不同情形,《規定》對相應的時限以及法審查處理方式作出了明確細化的規定。
6.細化規定第三人參加訴訟。為保障第三人依法參加訴訟,《解釋》規定,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的規定,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成為當事人;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可以申請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參加訴訟。關于二審程序,《解釋》規定,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申請參加第二審程序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解釋》還規定,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或者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在第一審程序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愿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
7.明確規定剝奪辯論權利的情形。辯論權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當事人的法定權利,為指引人民法院依法充分保護當事人的辯論權利,《解釋》規定,原審開庭過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九項規定的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一)不允許當事人發表辯論意見的;(二)應當開庭審理而未開庭審理的;(三)違反法律規定送達起訴狀副本或者上訴狀副本,致使當事人無法行使辯論權利的;(四)違法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其他情形。
8.細化規定公益訴訟、第三人撤銷之訴、案外人申請再審、執行異議之訴案件、當事人申請再審案件的適用條件、審理程序、審理方式以及救濟途徑等,通過細化規定上述情形,防止各個救濟程序制度之間重復交叉,為當事人實現訴訟救濟提供明確的途徑指引,切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或者當事人、案外人、第三人的合法權益。
以上就是關于新民事訴訟法對當事人訴訟權利的保護進行的相關的解釋,其實我們總的來說這些都是為了案件能夠更好的進行審理,保護當事人的生命安全。相信看到這里大家在這個方面有了關于自己的意見和相關的考量,希望可以給您一定的幫助。
買賣合同中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
傳喚當事人需要辦理什么手續
采取訴訟時效策略,當事人一分錢都不需要賠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可以申請交通事故保全處理
2021-02-04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16彩禮錢是否需要返還給男方
2020-11-25孤老的監護人如何指定
2021-02-06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仲裁協議的形式有哪些
2021-02-17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空置房物業費70%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1產品怎么簽訂免責合同
2021-01-04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勞動合同爭議解決方式怎么規定
2021-02-14不批準年假強休算曠工嗎
2020-12-12返聘合同續簽再解除有什么條件
2021-01-16公司股東退股受競業限制嗎
2021-01-13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恐嚇欺騙下簽訂勞務合同是否違法
2020-12-03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22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