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中有關的制度成年人監護是什么
民法總則成年人監護制度是什么
1、按照以往《民法通則》及相關法律法規所建立的監護制度下,制度關注的重點以代管被監護人財產、代為作出民事法律行為、保護交易安全為主,一旦民事主體被確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庭將以監護人的意思表示為準,僅考慮監護人代為作出之民事法律行為。
2、而在《民法總則》所設立的新的監護制度下,立法理念發生了重大轉變。《民法總則》確立的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和尊重被監護人真實意愿的規定,維護了被監護人人權,尊重被監護人自主決定權。由于監護制度作為民事主體制度的構成部分,故除了涉及監護糾紛外,其他糾紛中對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存在爭議的,被監護人真實意愿亦將成為審理要點。也就是說,案件審理中,涉及被監護人民事法律行為的,不能僅簡單考慮其監護人的意思表示,還需考慮被監護人自身的真實意愿。監護人不再是被監護人的代理者和管理者,而是保障和協助被監護人自身意愿表達的輔助者。當被監護人意思與監護人意思存在爭議時,被監護人真實意愿將成為案件的爭議焦點。在新的監護制度下,即便上述案件中,王某某被確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庭確定王某某的意思表示時,仍應考慮其自身的真實意愿,通過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等方式確定其真實意愿,不得簡單將監護人的意愿視為被監護人的意愿。
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中,監護制度作為民事主體制度的一部分,對監護人范圍、監護人指定程序、被監護人范圍、監護職責履行方式、意定監護、撤銷監護等問題進行了增改,在原來法定監護的基礎上,強調對被監護人真實意愿的尊重,創設了意定監護制度。
第一、重視被監護人真實意愿,《民法總則》第三十一條、第三十五條規定,有關部門在指定監護人,以及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時,均應當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第二、創設意定監護制度,《民法總則》第二十九條規定,被監護人的父母擔任監護人的,可以通過遺囑指定監護人;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以上兩項規定通過意定監護制度,使得監護事宜可以提前得到安排,避免了日后發生糾紛的風險。
民事總則的監護人不單單是指未成年人的監護人,還包含其他類型人的監護人,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的處理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民事總則是由國家機關進行制訂頒發的,如果需要進行修改,那么也是需要國家機關單位進行重新修訂。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委托代理終止的條件是什么
民法總則村委會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職工孕期可以安排出差嗎
2021-03-10照相館的照片屬于隱私嗎
2021-02-11給了贍養費能分到遺產嗎
2020-11-27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
2021-02-05格式合同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2021-02-22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公司法定代表人有哪些職務
2021-02-18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什么人可以不繳納失業保險費
2020-12-11未避讓斑馬線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28主責第三者險賠償醫藥費嗎
2021-01-16保險合同的三類主體是什么
2020-11-09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承包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28土地轉讓協議書規定
2021-02-21住改非拆遷的補償標準
2021-01-29個人拆遷補償款是否屬于信息公開范圍
2020-12-13公益拆遷和商業拆遷補償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