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法總則基本原則是什么?
中國民法總則確立的基本原則如下:
一、平等原則
平等原則主要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民法中的體現(xiàn),一層含義是平等保護所有民事主體的合法民事權益。
二、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意思自治是現(xiàn)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三、公平原則
所謂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為價值判斷標準以調整民事主體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通過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體的權利義務,公平正義是對民事司法活動的基本要求。
四、誠信原則
誠實守信是市場活動的基本準則,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則,它和公平原則一樣,既是法律原則,又是一種重要的道德規(guī)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體誠實不欺,講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權利。
五、綠色原則
這是民法總則新確定的一項法律原則,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創(chuàng)舉,規(guī)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jié)約資源,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這項原則既傳承了天地人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tǒng)文化理念,又體現(xiàn)了新的發(fā)展思想,有利于緩解我國不斷增長的人口與資源生態(tài)的矛盾。
六、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個慨念構成的,要求民事主體遵守社會公共秩序,遵循社會主體成員所普遍認可的道德準則。這項原則還有一種含義,凡違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是無效的。
在十月一日生效的《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總綱,制定了普遍適用于民商法各個部分的基本規(guī)則,是民法典中最基礎、最原則、最通用的部分。《民法總則》確立的基本原則是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和司法機關進行民事司法裁判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與《民法通則》相較,有所創(chuàng)新和完善。
民法總則自從指定出來并且運用在我們的切實生活中以后,人們會發(fā)現(xiàn)除了非常詳細的規(guī)定以外還有很多綱領性的原則,這些原則實際上就是貫穿所有規(guī)定的一種主干,這些原則其實也能夠讓老百姓們更加輕松地理解所有的條文最深層次的意思是什么。
最高人民法院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十年工齡單位能開除嗎
2021-01-31批準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需要些什么步驟
2021-03-06損壞他人名譽罪怎么判
2020-12-23法律顧問費能抵扣嗎
2021-01-17著作權怎么申請
2020-11-22未成年人可成立特別累犯嗎
2021-02-16上班期間突發(fā)疾病怎么賠償
2020-12-31學生在外面玩水死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13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自愿加班能要求加班工資嗎?
2021-01-13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實習期結束才簽合同嗎
2021-02-09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房屋財產險需要的資料有哪些
2021-02-0850萬重疾險一年多少錢
2020-12-07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2-10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