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理論,確認犯罪是否既遂,應當以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是否具備了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為標準。若完全具備了某一種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為犯罪既遂;若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有完成該犯罪的行為狀態,為犯罪未遂。合同詐騙罪也存在未遂的犯罪形態。因為合同詐騙犯罪行為人在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過程中,必定要經過起意、準備、實施、完成的過程。意外情況的發生、對方當事人的“警醒”等各種原因,均可導致犯罪分子所預期的結果難以得逞,這些未完成的犯罪形態就是犯罪未遂。
犯罪既遂
合同詐騙罪要求行為人不僅要實施客觀要件規定的行為,而且必須產生一定的社會危害后果,才能構成犯罪既遂。基于合同詐騙犯罪屬于結果犯,它的犯罪既遂與未遂應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發生與否作為區分標志。合同詐騙“未得逞”,是指犯罪人著手實施詐騙行為,誘騙對方簽訂、履行合同后,尚未能實際騙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我們主張,“是否實際獲得對方當事人財物”是區分合同詐騙罪既遂與未遂的根本標志。這是因為:只有行為人實際獲得對方當事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才能說明行為人利用合同騙取財物的目的已經達到,其侵犯他人財產所有權的行為具備了合同詐騙罪規定的全部構成要件,產生的危害后果足以觸犯刑律,構成犯罪既遂;若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能將對方當事人財物實際獲得,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即將達到而沒能達到,則為犯罪未遂。比如合同的履行是通過銀行轉賬的結算方式進行時,犯罪分子只有從銀行取出了貸款,犯罪才告既遂,否則只能是未遂(但犯罪分子已能自由控制轉賬或能以支票、匯票、信用卡消費的,應是既遂)。犯罪分子在先行占有他人財物的情況下進行詐騙,詐騙行為實施終了,并且造成了被騙人錯誤認識的,應是犯罪既遂,如果雖然實施了詐騙行為,但未造成被騙人錯誤認識的,當屬犯罪既遂。
綜上所述,盡管與合同詐騙罪容易混淆的違法行為很多,但它們之間仍有明顯的區別。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實踐中的案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的法學理論也是不斷發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數罪并罰適用范圍
2020-12-06保護性約束是否屬于強制措施
2021-01-04員工不交社保,單位可以同意嗎
2020-12-16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行效力嗎
2021-01-26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傳喚意味著定罪嗎
2021-01-05父親被判刑,家人可以申請低保嗎
2021-01-19反抗家暴錘殺丈夫,法院會輕判嗎
2021-02-19公司同城搬遷離職是否有賠償
2021-02-21虛假訴訟1萬元怎么判
2020-12-15怎么公示規章制度才利于舉證
2021-03-20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工傷和意外險的醫療費怎么樣賠償
2021-01-22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2-19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保險合同成立就生效嗎
2021-01-07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