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刑法理論,確認犯罪是否既遂,應當以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是否具備了刑法分則規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為標準。若完全具備了某一種犯罪構成的全部要件,為犯罪既遂;若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有完成該犯罪的行為狀態,為犯罪未遂。合同詐騙罪也存在未遂的犯罪形態。因為合同詐騙犯罪行為人在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過程中,必定要經過起意、準備、實施、完成的過程。意外情況的發生、對方當事人的“警醒”等各種原因,均可導致犯罪分子所預期的結果難以得逞,這些未完成的犯罪形態就是犯罪未遂。
犯罪既遂
合同詐騙罪要求行為人不僅要實施客觀要件規定的行為,而且必須產生一定的社會危害后果,才能構成犯罪既遂。基于合同詐騙犯罪屬于結果犯,它的犯罪既遂與未遂應以法定的犯罪結果發生與否作為區分標志。合同詐騙“未得逞”,是指犯罪人著手實施詐騙行為,誘騙對方簽訂、履行合同后,尚未能實際騙得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我們主張,“是否實際獲得對方當事人財物”是區分合同詐騙罪既遂與未遂的根本標志。這是因為:只有行為人實際獲得對方當事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才能說明行為人利用合同騙取財物的目的已經達到,其侵犯他人財產所有權的行為具備了合同詐騙罪規定的全部構成要件,產生的危害后果足以觸犯刑律,構成犯罪既遂;若行為人已經著手實施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沒能將對方當事人財物實際獲得,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即將達到而沒能達到,則為犯罪未遂。比如合同的履行是通過銀行轉賬的結算方式進行時,犯罪分子只有從銀行取出了貸款,犯罪才告既遂,否則只能是未遂(但犯罪分子已能自由控制轉賬或能以支票、匯票、信用卡消費的,應是既遂)。犯罪分子在先行占有他人財物的情況下進行詐騙,詐騙行為實施終了,并且造成了被騙人錯誤認識的,應是犯罪既遂,如果雖然實施了詐騙行為,但未造成被騙人錯誤認識的,當屬犯罪既遂。
綜上所述,盡管與合同詐騙罪容易混淆的違法行為很多,但它們之間仍有明顯的區別。同時我們應當認識到,實踐中的案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的法學理論也是不斷發展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終止租房合同須提前多久通知
2021-02-15工傷致殘疾,如何索賠殘疾賠償金
2021-02-01彩禮算是婚前財產還是婚后財產
2021-02-21有規定孩子三周歲內離婚歸媽媽嗎
2021-01-29家庭冷暴力的類型
2021-01-22人身損害中的醫療費該如何認定
2020-11-12打零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1-03-19單位集資房轉讓合同范本
2021-02-25買小產權房要走什么程序
2021-03-23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單位在哪些情形下可以進行經濟性裁員
2021-02-09什么是婦女的“四期”,法律對保護“四期”有何原則性規定
2021-01-12論發展我國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1-17保險合同的效力變更包括哪些
2020-12-19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車險購買有哪些誤區
2021-02-05辦理土地承包經營權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7集體土地出讓合同范本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