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漏稅20萬下處罰標準有哪些
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
【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單位
對單位采取雙罰制
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處罰。在司法實踐中,對單位判處罰金后,--般對單位的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而不再并處罰金,這種作法是否符合立法精神,尚有待進一步討論。 多次偷稅的違法行為累計數額合并處罰 本條第3款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按照刑法理論,行為人在一定時期內多次實施偷稅違法犯罪行為未經發現,或雖發現但未經處罰的,均應視為犯罪行為的連續狀態,其犯罪數額應當累計計算,按一罪合并處罰,不適用數罪并罰。反之,如行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稅違法行為已經過稅務或司法機關處罰,則不應再將此數額累計計算合并處罰。
偷稅漏稅
偷稅罪
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采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于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采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漏稅
漏稅是由于行為人對稅收規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偷稅的行為不僅觸犯了國家的有關規定,更為關鍵的就是自己的行為已經侵害其他公民的利益,因為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除此以外就是自己的行為與社會提倡的信用體系格格不入,因此自己需要多加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而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利益。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持有效客票乘運義務是什么
2021-02-08事實婚姻的認定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25一首歌的版權費是多少
2020-12-15挖黑礦老板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沒有簽勞動合同申請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1-03-02家暴屬于治安案件嗎
2020-12-28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合同期間公司調動崗位不服從可以得到幾倍賠償
2021-03-22員工不同意調崗怎么辦
2020-12-04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壽險理賠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1-01-22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