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稅漏稅20萬下處罰標準有哪些
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一條
【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單位
對單位采取雙罰制
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同時對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的規定處罰。在司法實踐中,對單位判處罰金后,--般對單位的責任人員只判處自由刑,而不再并處罰金,這種作法是否符合立法精神,尚有待進一步討論。 多次偷稅的違法行為累計數額合并處罰 本條第3款對此作了明確規定。按照刑法理論,行為人在一定時期內多次實施偷稅違法犯罪行為未經發現,或雖發現但未經處罰的,均應視為犯罪行為的連續狀態,其犯罪數額應當累計計算,按一罪合并處罰,不適用數罪并罰。反之,如行為人多次或某一次偷稅違法行為已經過稅務或司法機關處罰,則不應再將此數額累計計算合并處罰。
偷稅漏稅
偷稅罪
偷稅罪是一種故意犯罪行為,表現為行為人明知自己有納稅的義務,而采取種種手段,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行為。行為人偷稅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必須出于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的目的。過失行為導致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的不成立本罪。偷稅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采取欺騙、隱瞞等各種手段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或已扣、已收稅款。
漏稅
漏稅是由于行為人對稅收規定、財務會計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報應稅項目等過失行為,而導致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行為。
偷稅的行為不僅觸犯了國家的有關規定,更為關鍵的就是自己的行為已經侵害其他公民的利益,因為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除此以外就是自己的行為與社會提倡的信用體系格格不入,因此自己需要多加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而更好的保障自己的利益。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份有限公司向銀行貸款需要股東簽字嗎
2021-02-01福建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3-25交通事故傷殘等級鑒定標準
2020-11-23違法但不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24農村非婚生子罰款多少錢
2020-12-04抵押貸款算房貸記錄嗎
2020-12-25小區電梯廣告牌收益應該歸誰所有
2020-12-05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產品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有哪些
2021-03-05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保單受益人變更注意事項
2021-03-05機動車出險如何合理獲得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全車盜搶險保險公司免責的情形
2020-11-23如何成為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
2020-11-18土地承包權繼承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21土地轉讓的補償有哪些
2020-12-13土地轉讓的方式是什么
2021-02-09住宅用作經營是不是就是住改非了
2021-01-03房屋拆遷委托書有什么內容
2020-11-24農村拆遷戶口遷出還有補償款嗎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