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偷稅漏稅處罰股東嗎?
股東參與嗎?他不知情的話且沒參與就沒事。
第二百零一條納稅人采取欺騙、掩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請或者不申請,逃避交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限定處罰。 “對屢次實施前兩款做法,未經處置的,按照累計數額計量。 “有第一款做法,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交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職責;但是,五年內因逃避交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予以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偷稅和漏稅怎么區分
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
漏稅,是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
偷稅與漏稅的主要區別有三個方面:
1、主觀方面不同。偷稅是出于故意,而漏稅是過失行為。偷稅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國家稅收損失,而積極希望或追求這一危害結果。漏稅的行為人對自己行為的危害后果應當預見卻設有預見,或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偷稅行為人主觀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稅行為人主觀上則不具有這一目的。
2、客觀方面不同。偷稅是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等欺騙、隱瞞手段來不繳或少繳稅款,而漏稅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為或不作為。漏稅與偷稅的轉化。漏稅行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成為偷稅。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稅達到法定結果即構成犯罪,應承擔刑事責任,而漏稅是一種違法行為,行為人只須補繳稅款并交納滯納金。
《稅收征管法》第52條第2款也規定:“因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計算錯誤等失誤,末繳或少繳稅款的,稅務機關在三年內可以追征稅款、滯納金;有特殊情況的,追征期可延長到五年。”其中的“失誤”包含了無意造成的未繳或少繳稅款的種種情況,實質上就是漏稅。
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偷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偽造(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變造(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涂改等)、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
二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是不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
四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即在納稅申報過程中制造虛假情況,比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
綜合上面所說的,偷稅漏稅一般是針對的誰犯法,誰就會受到處罰,對于其它人一般是沒有什么責任的,所有,在出了事情之后,特別是一個企業,一個要先進行認定誰是主責任人,這樣該被處罰的人才會付出該有的代價。
舉報偷稅漏稅的后果都有哪些法律規定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成年做臨時工犯法嗎
2021-03-15融資擔保公司能否接受抵押物
2021-03-18公示催告的管轄
2021-01-28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如何打交通事故官司
2021-01-13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刑法中自首有哪些法律規定
2021-01-07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集體原因侵害個人財產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2-17煤礦工意外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19脅迫協議無效怎么取證
2020-12-30半路夫妻領證后有繼承權嗎
2020-12-21房改售房面積如何計算?
2020-12-10購房合同注意建筑面積縮水
2021-02-13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公司加班是否可以提出解除合同
2020-12-24被員工申請勞動仲裁怎么辦
2020-12-11選擇保險有哪些基本原則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