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訴訟中的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回避的規定同時適用于其他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二、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是什么?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下列訴訟:
1、對行政拘留、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罰款、警告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2、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和行政強制執行不服的;
3、申請行政許可,行政機關拒絕或者在法定期限內不予答復,或者對行政機關作出的有關行政許可的其他決定不服的;
4、對行政機關作出的關于確認土地、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海域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決定不服的;
5、對征收、征用決定及其補償決定不服的;
6、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7、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經營自主權或者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
綜上所述,當事人向法院提請行政訴訟,法院受理案件,如果發現法院審判工作人員、司法鑒定人員等,和案件有直接關系,或者和原告是近親屬的,由院長做出回避的決定。工作人員自己有這樣情況,應當主動向法院申請回避。
行政訴訟判決有哪些種類?
行政法全文中對行政訴訟是如何規定的
行政訴訟裁定駁回起訴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轉租合同糾紛案代理詞
2020-11-13國家賠償能否進行協商
2021-03-05食堂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該接受如何處罰
2021-02-11購物平臺商家刷好評刪惡評怎么罰款
2020-12-23分期買的手機不想要了需要賠錢嗎
2021-01-17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勞務派遣員工轉正后工齡如何認定
2020-11-20降低損失的退保技巧有哪些
2020-12-22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公眾責任險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0-12-30人身保險不是一買就保 一起保險理賠案的教訓
2021-01-01投保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2選擇保險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2020-11-29國有劃撥土地怎么進行轉讓
2021-01-27土地轉讓未經過村委會合同有效嗎
2021-01-24拆遷補償房墻體裂縫怎么賠償
2021-03-16拆遷補償簽了字有效嗎
2021-01-05“城中村”改造的拆遷安置補償款怎么計算及其流程是什么
2021-01-07拆遷房辦房產證能改名字嗎
2020-12-26怎么對房屋拆遷補償價格評估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