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移送管轄法條有哪些?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定了行政處罰的管轄權。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
《行政處罰法》第22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行政機關必須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36條規定:“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于本法院管轄的,應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依照規定不屬于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二、移送管轄的適用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一)人民法院已經受理案件。若尚未受理的案件,經審查不歸本法院管轄的,不存在移送管轄問題,應告知當事人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二)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對該案無管轄權。依法享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才有權行使審判權,因此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無權審理案件。
(三)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管轄權。這是對移送案件法院的要求,即不得隨意移送,只能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移送。
在具備上述三個條件的同時,還必須正確理解本條所規定的“不得再自行移送”的含義,才能正確認識和適用移送管轄。所謂不得再自行移送,是指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所作出的移送案件裁定,對接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具有約束力。即受移送案件的法院必須受理,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自行移送。如受移送案件的人民法院認為該院依法確無管轄權時,應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這樣規定,既可以避免法院之間相互推諉或者爭奪管轄權,又可以防止拖延訴訟,及時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根據《意見》的規定,案件受理后,受訴人民法院的管轄權不受當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變更的影響。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不得以行政區域變更為由,將案件移送給變更后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判決后的上訴案件和依審判監督程序提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進行審判;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再審的案件,由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再審。實踐中,無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已經對案件進行了實體審理,而當事人又未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可視為當事人放棄了異議權,也可不必移送管轄,由受理案件的法院繼續審理。
根據相關規定,首先行政處罰是由有權利進行執行的相關行政機關或者是執法機關來進行處理。如果行政執法機關發現該案涉及到相關刑事案件的話,那么該案就需要交由司法機關來進行相關調查,最終交由法院來進行審判。
最新行政訴訟證據規則的若干規定
行政不作為訴訟時效是怎么規定的
商標無效的行政訴訟受理法院是哪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政府征地程序有哪些
2021-01-26行政賠償是法定賠償嗎
2020-11-11非法集資股東有刑事責任嗎
2020-11-09酒駕被追尾承擔多少責任
2021-02-13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山東省事業人員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3-13拖欠員工工資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31失業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遲交保險費會有哪些后果
2021-01-05人壽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16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車子被撞是理賠中心定損還是保險公司定損
2020-12-21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保險公司管理規定是怎樣的
2020-11-22什么是互聯網保險
2020-12-13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5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項目
2020-11-17出讓土地能建學校嗎
2021-03-13土地轉讓金怎么算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