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是哪些
《行政訴訟法》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提起訴訟應符合下列條件:(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4)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應當是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說到提起行政訴訟,簡而言之也就是民告官。此時的被告一方往往是行政機關或其工作人員。但要注意,在行政訴訟中,要求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是依職務作出了具體的行政行為,導致行政相對人部分或者認為侵犯了合法權益的,那么才能提起行政訴訟。若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僅僅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其配偶要與之離婚,這種情況下還是按照規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行政訴訟法關于撤訴后有何條件
行政訴訟法院不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國證券業協會關于發布《推薦恢復上市、委托代辦股份轉讓協議書
2020-12-01合同中最低價承諾有效嗎
2021-03-25遲延履行義務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04三級甲等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0-11-17擔保法對連帶共同保證人追償權的限制
2021-03-18工傷賠償與交通賠償有抵觸嗎
2021-02-26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提存后發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17中間人拿好處費違法嗎
2021-01-27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傷者死亡駕駛員駛離現場全責保險公司怎么賠付
2021-01-16損失補償原則有哪些
2021-01-30新保險法有沒有規定保險公司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06買了保險之后可以退保嗎
2021-03-05公務員能接受農村拆遷賠償嗎
2021-01-01拆遷是否需要復議前置
2021-01-08拆遷補償款是否為行政賠償
2021-03-15租房開酒店,如何分割拆遷補償款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