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提起行政訴訟的是哪些
《行政訴訟法》
第十一條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提起的訴訟:
(一)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對財產的查封、扣押、凍結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
(四)認為符合法定條件申請行政機關頒發許可證和執照,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不予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不予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沒有依法發給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除前款規定外,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規規定可以提起訴訟的其他行政案件。
第十二條 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事項提起的訴訟:
(一)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二)行政法規、規章或者行政機關制定、發布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
(三)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等決定;
(四)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
二、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一條規定:提起訴訟應符合下列條件:(1)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2)有明確的被告;(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4)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期限應當是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3個月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說到提起行政訴訟,簡而言之也就是民告官。此時的被告一方往往是行政機關或其工作人員。但要注意,在行政訴訟中,要求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是依職務作出了具體的行政行為,導致行政相對人部分或者認為侵犯了合法權益的,那么才能提起行政訴訟。若行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僅僅是在日常生活中,比如其配偶要與之離婚,這種情況下還是按照規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行政訴訟法關于撤訴后有何條件
行政訴訟法院不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行政訴訟時效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用法律的手段制裁網絡暴力
2021-03-18企業工齡工資能取消嗎
2020-12-27離婚兩年能要回孩子扶養權嗎
2021-03-03域名糾紛主要有哪些類型
2020-11-13孩子撫養費不夠用怎么辦,可以追加孩子撫養費嗎
2021-03-13因為家庭冷暴力離婚法院會支持嗎
2021-02-08財產保全了還能過戶嗎
2020-11-30顧客在超市受傷誰賠償,顧客在超市受傷的相關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3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工資應當以什么形式按什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
2020-12-04“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保險公司是否應該賠償車輛停運損失
2020-12-02保險單(產險)的變更
2020-11-22土地承包經營權如何排除妨害
2020-12-21拆遷時需要補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3-06土地流轉和土地轉讓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3土地入股租賃協議范文
2021-03-09拆遷房房產證辦理需要多少錢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