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不作為行政亂作為會受到什么處罰?
行政不作為行政亂作為會受到的處罰:宣布無效、撤銷違法、重作行為、修正違法、履行職責;、承認錯誤、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返還權益、恢復原狀、行政賠償、被通報批評。由于行政主體通常是組織,其行政行為必須通過行政人來實施。
在追究法律責任時,有必要正確劃分行政主體與行政人的法律責任。對外部來說只有行政主體才是名正言順的行政法律責任主體, 因為行政人是以行政主體的名義對外進行行政活動的,行政人的職務行為應視為行政主體的行為。作為行政人的法律責任不是不追究,而是先由行政主體對外承擔,再由行政主體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進行內部責任追究。法律依據是:
1、《行政訴訟法》第68條規定“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由該行政機關或者該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負責賠償.行政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2、《國家賠償法》第14條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對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違法的行政不作為是指行政主體有積極實施法定行政作為的義務,并且能夠履行而未履行的狀態。
二、行政不作為的危害
1、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直接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權益
政府成立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保護民眾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憲法就像是公民與國家之間締結的合同與協議,在憲法的制定過程中,民眾自愿放棄和讓渡部分權利是為了給予政府一定的權限以更好的保護好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以更好地服務于大眾。而行政機關的不作為是對民眾可期待利益、民眾對政府信賴利益的傷害,是政府對民眾的“憲法”上的違約。行政不作為無論是表現為對公共利益維護權的放棄,還是表現為對公民個人利益維護權的放棄,都會造成社會危害后果。設想一下,當公民遭到歹徒的搶劫撥打110,而公安機關怠于出警甚至根本不出警,直接損害的是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公民本可以通過向公安部門求救并獲得保護,但因為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而致使其合法權益受到不應有的傷害。又如當公民向有權機關申請授予職業資格證,有權的行政機關無故拖延或者干脆不作說明和告知理由而直接拒絕授予時,這時候公民可能因為行政不作為而無法獲得醫師執業證、律師執業證等執業證書從而不能從事自己本可從事的職業進而無法獲得收入來源,這時,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顯然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將導致民眾的合法權益受損,若沒有法律制度的救濟,不將行政不作為納入司法審查顯然有悖于依法治國的方略。因此,行政機關的行政不作為直接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權益,并且需要得到法律框架內的保護與救濟。
2、行政不作為助長了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機關陋習,違反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
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是機關的一大陋習,官僚主義本質上就是沒有樹立服務意識,沒有存為人民服務之心。而形式主義更是一種隱蔽的官僚主義,雖然表面上都做了或者推來推去而不采取實質性的措施解決實際問題。而行政不作為是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作風的法律概括和抽象,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法律本質就是不作為,是行政機關沒有運用好法律賦予其的職權為民眾辦實事,為人民服務。同時顯而易見的是,行政不作為也肯定是行政機關沒有依法行政,未能充分運用好法律賦予其的職權來履行其法定職責與義務。因而行政不作為違反了依法行政的行政法基本原則。
3、行政不作為損害了行政機關的威信與信譽,有損政府在民眾心中的形象
依法行政、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建設服務型政府、為人民服務是黨和政府的共同心愿和價值訴求,但行政不作為因行政機關的不作為、怠于作為而致使民眾的期待落空,使政府的目標成為一句空話。行政不作為的根本特征在于行政機關有能力為之,且有義務當為之而拒絕作為。行政機關的不作為不僅是政府職能的缺位與錯位,更是嚴重傷害了民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感情。行政機關只有通過運用手中的職權履行法律等規定的義務才能獲得權威與威信,但行政不作為卻消解了行政機關的威信,同時也不利于樹立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從法律上規定得知,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是在以義務為前提的,否則就是違法的,更何況行政不作為違法以行政主體沒有履行法定作為義務為必要條件,如果發生了行政不作為的一面,就會產生相對的危害,對于行政不作為的法律規定詳情。
行政機關職員的職責都是比較重要的,故而若是其不作為可能會導致很多普通的公民的權益受到侵害。對于那些在發現行政人員有消極的不履行的行為時,可以向當地的相關機關進行舉報,一旦該舉報被核實,不作為的行政人員無疑會受到處罰。
不作為犯罪判罰是怎樣的?
不作為犯罪的先行行為是什么
不作為犯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新三板精選層如何開戶
2020-12-09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涉外婚姻律師收費標準
2020-11-23二審法官還會給調解嗎
2021-03-23離婚協議滿三年了還能追溯嗎
2021-02-03私人借錢用房子做抵押安全嗎
2021-03-19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工會經費上繳比例是多少
2020-12-10人壽保險保單能夠轉讓嗎
2021-01-03保險除外責任條款的風險主要體現在哪里
2021-03-22代簽名人身保險保單法律效力問題研究
2021-02-14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若干問題探討
2021-01-30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再保險公司
2021-01-15土地流轉合同應當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7我國的土地流轉政策是怎么樣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