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甲公司申請執行乙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因乙公司無財產可供執行,甲公司以被執行人乙公司的股東丙公司和丁公司出資不實為由,申請追加兩公司為被執行人。理由為:1、某政府批準乙公司成立的批文中曾經明確:注冊資本以總投資為準,該公司總投資達2000萬元,但是最后登記的注冊資本卻僅為1200萬元,出資不實的金額為800萬元,丙、丁公司應在800萬元的范圍內承擔責任。2、乙公司曾經接受過某火電廠,該火電廠的固定資產就在2000萬元以上,對于接受的固定資產亦應列入注冊資本,未列入部分亦應視為注冊不實。經執行法院調查,丙、丁公司在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登記的認繳出資額分別為400萬元、800萬元并已全部到位。
從實踐中看,無論當事人還是執行法院,對追加出資不實股東程序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均存在認識上的誤區,亟需澄清。
一、什么叫注冊資本
什么是注冊資本呢?依照公司法的規定,對有限責任公司來說,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對股份有限公司來說,如果采取發起設立的,注冊資本就是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發起人認購的股本總額;采取募集方式設立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實收股本總額。可見,注冊資本無論是發行資本,還是實收資本,均以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為準。這里有幾個概念需要區分:
(一)注冊資金與注冊資本
大家應該能夠注意到,執行規定第80條使用的是“注冊資金”一詞,而公司法使用的是“注冊資本”一詞。這二者有什么區別嗎?區別在于:資金反映的是企業對其財產的經營管理權,而資本反映的是企業對其財產的所有權。[1]稱呼上的差別,和我們國家的意識形態有關。長期以來,因為害怕被帶上“搞資本主義”的帽子,我們談“資本”而色變,回避使用“注冊資本”,而一直使用“注冊資金”的名稱。表現在會計制度上,使用資金平衡表而非資產負債表,相關的會計科目使用“固定基金”、“流動基金”,而不使用“負債”、“所有者權益”等科目。直到中外合資企業這種形式出現,才采取“內外有別”,對三資企業使用“注冊資本”,對內資企業使用“注冊資金。”公司法則統一使用“注冊資本”名稱,因為它是能夠反映企業所有權與股東股權之間關系的概念。因此,從統一概念的角度,執行規定以及其他相關法律所使用的“注冊資金”一詞,就是公司法所稱的“注冊資本”。
(二)公司注冊資本與實際投資
實際投資是公司股東對公司最終投入的資金總額。公司股東投入公司往往并不限于認繳的資本這一塊,可能還會多投。對于多投的部分,可以作為公司對股東的負債而存在,因此,公司的實際投資總是大于或者等于注冊資本。歷史上曾有相關的規范性文件試圖對兩者的比例作出規定,例如,1995年9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比例問題的規定》(國辦發〔1985〕62號)對注冊資本與投資額比例作了如下規定:“一、投資總額在三百萬美元(含三百萬美元)以下的合營企業,注冊資本一般應與投資總額一致。二、投資總額在三百萬美元至一千萬美元(含一千萬美元)的合營企業,如投資者出資確有困難,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比例可放寬為一比二,但注冊資本的最低不得低于三百萬美元。三、投資總額在一千萬美元至三千萬美元(含三千萬美元)的合營企業,投資者出資如有困難,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比例可放寬為一比三,但注冊資本的最低額不得低于五百萬美元。四、投資總額在三千萬美元以上的大型合營企業,對出資有困難的,注冊資本與投資總額的比例可放寬為一比四,但注冊資本的最低額不得低于一千萬美元。”但是,對于公司投資總額和注冊資本的比例,公司法并無規定,事實上人為規定其比例,也沒有任何合理性可言。
(三)注冊資本與公司資產
公司資產是公司所有的凈資產和負債的總和,在會計學上表示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公司注冊資本可以說是企業的初始資產,是靜態的。但公司的資產卻是動態的。因為,公司總是處在持續不斷的經營過程中,相應地其資產也像小河里的水一樣,有進有出。在公司經營過程中,公司會發生盈虧,資產之河自然也會有漲有落。因此,從數額上比較,公司的資產既可能大于公司的注冊資本,也可能小于注冊資本。
文首案例中,甲公司認為應以實際投資額為由計算注冊資本,混淆了注冊資本與實際投資之間的區別。甲公司還認為乙公司接收某火電廠固定資產2000萬元,進而認為乙公司的注冊資本不應只有2000萬元,這一理由又混淆了公司注冊資本與公司資產之間的區別。
二、什么叫出資不實
出資不實就是股東沒有按照公司章程充分履行出資義務,但卻保留股東身份的行為。可以分為三類:
(一)欠付出資。即股東雖然認繳出資,但實際上沒有按照承諾的出資時間出資,或者僅僅履行了一部分出資義務,而以應收形式在公司賬面上掛賬,即“欠錢不賴帳”,這種行為比較容易認定。
(二)虛假出資。公司股東雖然沒有出資或者沒有足額出資,但通過作假帳或者將投入的實物低值高估等手段,使其出資表面上符合公司章程。
(三)瑕疵出資。是指股東以財產權利、實物等有形或者無形資產對公司出資,但未辦理過戶登記或者存在其他權利上的瑕疵。[2]例如,以不動產出資且已經交付占有,但沒有辦理過戶登記手續;以特定動產出資已經辦理過戶登記卻沒有交付占有等等情形。
以上便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大家通過以上知識都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登陸律霸網進行律師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民工死亡一次性賠償有什么
2021-03-23倒賣課程多少算侵權
2021-03-21孕婦騎電動車撞了機動車責任怎么擔
2020-11-28新婚姻法訴訟離婚財產分割
2021-02-11訂婚一個月可以退婚嗎
2021-01-04辭職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22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保險索賠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事項
2020-12-05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投保人的權利義務是怎樣的
2021-01-11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保險公司賠付達不到死者家屬怎么辦
2021-01-25保險受益權問題研究
2021-03-12土地承包經營權互換合同怎么簽訂
2021-02-02模擬拆遷是否可以簽字
2021-03-11房屋拆遷時住改非怎么定義
2021-03-23拆遷房如何辦理房產證
2020-11-23房屋拆遷基本知識
2021-03-24房屋或建筑物被認定為“違建”時如何維權
2021-03-20拆遷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有哪些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