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轉讓收益的構成:
持有收益與純處置收益
一般來說,股權投資通常獲得兩種收益,一種是投資人在持股期間作為股東從被投資企業(yè)分得的股息紅利,另一種是投資人最終轉讓或處置股權時,如果轉讓收入高于取得股權的成本,所獲得的收益。我國稅法上把前者稱為股權投資所得,后者稱為股權轉讓收益。學理上一般把股息紅利稱為“持有收益”,因為它是投資人持有股權期間獲得的收益;而最終轉讓股權獲得的一次性收益被稱為“處置收益”。依照我國現(xiàn)行企業(yè)所得稅法,兩種收益的稅收待遇不同:對于股息所得,投資方可以免稅(外商投資企業(yè))或者抵免(內(nèi)資企業(yè));財產(chǎn)轉讓所得則需要全額計入投資方的應稅收入,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雖然股權的“持有收益”與“處置收益”看起來界限很分明,但二者其實是有交叉的,體現(xiàn)在股權“處置收益”中很可能包含著一部分股息性質的所得。它對應于投資人在轉讓股權前應分享的被投資企業(yè)的累計盈余公積與累計未分配利潤。如果被投資企業(yè)事先將這些保留盈利全部分配給股權持有人,它們屬于股息所得,可以享有免稅或抵免的待遇。如果被投資企業(yè)不分配,這些保留盈余就會導致股權轉讓價格增高,這樣就使股息性所得轉化為全額征稅的股權轉讓所得,增加了投資人的稅負,客觀上也造成重復征稅。在這個意義上說,通常學理上所稱的“股權處置收益”又可以分解為“純處置收益”與“持有收益”,后者就是指股權轉讓收入中可能包含的股息性所得。
從納稅人的立場看,稅法最好能夠單獨確認股權轉讓收益中包含的持有收益部分,將其作為股息處理。如果稅法不加區(qū)分,把股權轉讓的價差全部作為處置收益看待,投資人只能通過強迫被投資企業(yè)盡可能多地分配,并在利潤分配后轉讓股權的方式,降低純處置收益,從而減少股權轉讓的綜合稅負。顯然,這種股東稅負導向型的利潤分配,會給一些現(xiàn)金流本來就不足的企業(yè),或者急需資金擴大經(jīng)營的企業(yè)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涉外家事案件有哪些代理技巧
2021-01-15運營一款游戲需要具備的資質有哪些
2021-03-11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無效合同可撤銷合同效力待定合同的區(qū)別
2021-02-14股權質押合同怎么寫
2021-02-09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jù)
2021-02-22離婚時的小孩撫養(yǎng)權怎么判
2020-12-26配偶宣告失蹤婚姻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4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jù)嗎
2021-01-09如何約定競業(yè)限制條款才合法?
2021-01-09競業(yè)限制補償金如何生效
2020-12-26離婚后家庭財產(chǎn)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對保險合同效力有什么規(guī)定
2021-01-05保險要有電子版合同嗎
2020-12-06保險人的違約責任問題有哪些
2020-12-10交通事故中對方摩托車沒有手續(xù)保險公司會賠對方車輛損失嗎
2021-01-03壽險投保一般流程是怎么樣的
2021-02-02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加入WTO對各行業(yè)的影響:保險業(yè)國際貿(mào)易論文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