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冒名股東不知情需要承擔責任嗎?
如果被冒名者是姓名被盜用之人,因其實際并未出資,也并沒有在公司章程上簽字,其在股東名冊上的簽字也是被他人冒簽,不符合法律規定,當然不能認定為股東。
冒名股東也不能認定為股東。冒名股東無非是為了規避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如果認定冒名股東為公司股東,不但違反法律規定,而且將助長惡意冒名行為。對公司的債務,應當由冒名股東承擔無限責任。
對于冒名股東的問題,首先應厘清“冒名”與“借名”的區別,主要在于當事人在被登記為股東時是否知情或同意。被冒名者因不知情,且從未作出過持有股權的意思表示、實際不出資、不參與公司管理,而不應被視為法律上的股東。而被借名者(與實際股東為代持股關系),對其姓名被登記或被第三人使用的事實系知情,即便沒有實際行使股東權利,其外觀上也是具有股東身份的(顯名股東)。兩者區分的意義則在于承擔責任的不同:被冒名登記為股東者無需對公司或公司債務人承擔責任;而被借名股東,仍須承擔相應的股東義務。
二、如何判定被冒名者是否是公司股東?
一般來說,當事人主張系被冒名、不具有股東資格的,人民法院會結合公司設立的背景情況、當事人的實際出資情況及參與公司經營管理等情況進行綜合判斷認定,如:
1、當事人是否行使股東權利、參與公司經營管理
如當事人已以實際行動行使股東權利或參與公司經營管理,即便是其在發現被冒名的事實后方有此行為,當事人則很難再以其系被冒名為由拒絕承擔股東義務。
2、是否有實際出資行為
如當事人已有實際出資行為,則不再認定其系被冒名。且在審判實踐中,法院往往會對當事人的自身經濟情況進行考量,判定其是否有出資能力或出資意圖。
3、與公司或其他股東有無聯系
該種情況下,法院一般考慮當事人與公司其他股東的關聯關系。
綜上所述,有人冒用他人名義投資入股,成為公司股東,這種行為是違法的,被冒用名義的人如果并不知情,沒有實際出資,其并不是公司的股東,也不用承擔什么責任。反而是冒名股東,因為其違法操作,如果造成損失要向公司賠償。
股東提起訴訟的方式有哪些?
自然人不出資怎么成為股東
成為大股東的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工作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24注冊公司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20非職務發明的申請權屬于誰
2020-12-06婚前財產公證程序
2021-02-16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2-19老人贍養費多個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13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撫恤金能否被強制執行
2020-11-16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天津航空飛機延誤賠償
2021-02-03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長期護理保險保險期間為多少年
2021-01-31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保險監管的必要性是什么
2020-12-25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土地承包對經營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2村委會可以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嗎
2021-02-25房拆遷安置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1-01-18蕉嶺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