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法隱名股東爭端有哪些?
1、涉及公司內部關系的糾紛:公司利益分配糾紛,股東權利行使的糾紛、出資瑕疵對內承擔責任的糾紛。
2、涉及公司外部責任承擔的糾紛:股權轉讓的糾紛,出資瑕疵對外承擔責任的糾紛等等。
對于隱名股東的股東主體資格認定問題,需要考慮以下幾點問題:
1、在股東出資不足、瑕疵的情況下,公司債權人是否知道隱名股東的存在。如果明知隱名股東對公司出資情況并實際控制公司股份的,可以要求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承擔連帶責任。
2、公司隱名股東與顯名資格確認的糾紛中,隱名股東可以依據協議等實質證據直接對抗顯名股東。可以不改變股東名冊而直接確認其股東資格。
二、隱名股東的認定
對這兩類不同的涉及隱名股東問題的糾紛處理時,我們仍應堅持“雙重標準,內外有別”的處理公司法問題的這一基本原則,從公司內部關系和外部關系兩個角度入手。
具體而言:
其一、在處理公司內部關系引發的糾紛時,主要應遵循契約自由、意思自治的原則。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就權利義務分配達成的契約與一般的民事契約沒有本質區別,只要雙方意思一致且不違反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就應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在公司內部,這種契約改變的僅僅是公司股東間的權利義務分配而已,并不涉及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利益,所以,只要這種契約屬于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屬善意,就應該確認該契約的法律效力,從而確認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
其二、在處理公司外部法律關系時,則應遵循公示主義原則和外觀主義原則,維護交易秩序和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利益。公示主義原則和外觀主義原則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時,確保商事主體的信用和正常的商事秩序。
在涉及第三人時,則要首先迅速、準確、權威的判定隱名投資人和顯名投資人誰是法律所確認的股東,因為登記的形式主要是對外,是為第三人更容易判斷和辨識,在與公司以外的第三人的爭議中對于股東資格的認定比實際特征更有意義,也更容易辨識。股東在法律上表現的實質特征的功能主要是對內,用于確定股東之間的權利義務,在解決股東之間的爭議時實質特征意義優于形式特征,而簽署公司章程反映行為人作為股東的真實意思表示,其效力又應優于其他實質特征,所以在與公司交易時認定股東資格的憑證應當是工商登記,顯名投資人應被確認為公司股東。
在對公司進行出資后即可成為該公司的合法股東,股東也是會因為一些特殊原因導致股權的實際出資人以及名義持有股權人不是同一人的情況,當隱名股東的權益受到了侵犯或者發生了爭議后,也是需要先對隱名股東的身份進行確認,當確認了隱名股東的身份后也是有權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的。
隱名股東作為債務人,隱名股東的債權人怎么處理?
隱名股東如何退出投資
隱名股東是否有查賬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證合同變更反擔保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0-11-262020傷殘等級評定標準賠償
2020-11-11道路交通事故協議書格式
2021-03-20自己家修的路不準他人用違法嗎
2020-12-11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議嗎
2021-03-22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車被縱火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23保監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還審理嗎
2021-01-23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被保險人是什么,有什么權利義務
2020-12-06人壽保險及其特征
2021-01-17承包經營權行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出讓土地轉讓要經批準嗎
2020-12-25私自出售閑散土地怎么處理
2020-11-12土地互換幾年后土地補償款應該屬于誰
2021-03-04土地互換后可以要回來嗎
2021-01-25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有哪些解決渠道
2020-12-25舊房在拆遷時會進行折舊嗎,折舊率怎么算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