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隱名股東和顯名股東的規定是什么?
隱名股東與顯名股東
1、按照《公司法》及相關規定,公司的股東應在工商登記材料的公司章程、股東名冊中進行公示,且登記的股東應與實際的投資人是同一法人或自然人。但在實際存在中,卻并非如此。掛名股東、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是常出現的概念。
2、掛名股東,通常是指在各種形式的公司設立過程中或者股權轉讓中,產生的那些雖然具備了股東法定形式要件,但其名下之出資為他人所有,從而缺乏出資之實質要件的“股東”(自然人或法人)。
3、而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通常是指當事人之間約定以一方名義出資(顯名投資)、另一方實際出資(隱名投資)的,此約定對公司并不產生效力,相應的股東身份就為“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
4、從表面看,掛名股東和顯名股東沒有差別,但從股東的意思表示可以區分開來。一般而言,掛名股東在投資行為中很大程度上是被動的,被實際投資人借用的,而顯名股東則是主動的,其在投資行為中的行為是其意思真實表示的一種結果。
5、對于掛名股東是否具有股東資格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結論。債權人向名義股東主張出資不實的賠償責任的,一般會得到支持。名義股東在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實際投資人追償。若以名義股東和實際投資人為共同被告的,一般會判二者承擔連帶責任。但名義股東有充分證據證明自己系被他人冒名為股東的,則可不承擔責任。
6、在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的關系中,若隱名股東,即實際投資人參加投資且承擔公司風險的,隱名股東主張股份財產權益的,可以得到支持,但有例外,即不能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
7、若實際投資人未約定實際出資人承擔風險,且也未參與公司管理的,則雙方之間的關系應認定為債權債務關系。
在此中關系中產生的糾紛所形成的訴訟,可以列公司為第三人。
綜上所述,顯名股東和隱名股東,是指當事人之間約定以一方名義出資,另一方實際出資,掛名股東在投資行為中是被動的,被實際投資人借用的,顯名股東在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實際投資人隱名股東追償,名義股東和實際投資人為共同被告的,二者承擔連帶責任。
隱名股東轉讓股權協議書怎么寫?
隱名股東作為債務人,隱名股東的債權人怎么處理?
隱名股東如何退出投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勞動監察什么情況下會出調解書
2021-01-17產品質量保險的保險責任,股票可用于債權擔保嗎
2021-01-13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借款協議書有期限嗎
2021-02-27虛假離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1-01-18監護人要負刑事責任嗎
2020-12-04婚內夫妻債務怎么分離
2021-01-02房屋裝修拒不履行裝修合同怎么辦
2021-03-26接受勞務方可以追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綜合意外險包括哪些
2020-12-04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在出險后出單賠償案
2021-01-12保險經營范圍和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有限制嗎
2020-12-14投保人應該履行什么義務
2020-12-23保險合同的客體的含義
2021-03-09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工業土地分割轉讓嗎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