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代持協議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股權代持協議有法律效力,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第二十四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前款規定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出資人以其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為由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出資人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二、股權代持協議要點有哪些?
第一、只要不違反合同第五十二條規定,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之間簽署的股份代持合同即屬有效協議,并成為確定雙方權利義務的依據。因而,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有兩個:一是需要保證股份代持協議是有效協議,否則,實際出資人將無法依據該協議來確定自己實際出資人的地位,也無法通過該協議來主張權利。二是在該協議有效的條件下,就會成為界定雙方權利義務的依據,因而關系重大,合同條款應該慎重斟酌、不可草率行事。
第二、實際出資人如果想成為表里如一的股東,還應該經公司股東過半數同意才 行。由此規定,可以看出最高法院的邏輯脈絡:實際出資人享有股東權利只能通過與名義股東之間的協議經過名義股東來實現,有限公司公司兼具資合與人合特性,因而,實際出資人如果想轉正成為名實相符的股東,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便是前提條件。這和公司法關于公司股權向本公司股權以外的其他人轉讓的規定是一致的,看來,要是實際出資人不能得到其他半數以上股東的同意,想轉正還轉不了。
第三、如果名義股東對其所代持的股份進行處置(轉讓、質押等等),那么,如果第三方屬于符合物權法第106條規定的善意相對方的情形,那么,實際出資人將無法以該處置行為未經其同意為由(他才是股份的真正主人之類的緣由)主張該等行為無效,而只能通過雙方合同來要求名義股東賠償損失。
三、防范股權代持協議風險的措施
措施一、審慎識別股權代持協議的各方主體
我們發現,股權代持協議被認定為無效主要來自于法律的強制性規定,所以,股權代持協議簽訂的各方應識別簽約主體的身份,避免因身份不合規而導致股權代持協議無效,亦應避免股權代持行為的不合法性導致股權代持協議的無效。
措施二、股權代持協議要及時披露
為避免因實際投資人(隱名股東)的法律地位不能有效得到保護,股權代持協議簽訂后,我們建議隱名股東一方可及時向股東會披露股權代持,如有可能,爭取股東會出具同意顯名股東向隱名股東轉讓股權并放棄優先購買權的書面聲明。
措施三、通過協議條款限定顯名股東的權
隱名股東的財產風險主要來自于顯名股東濫用股東權利,及遭受第三人對顯名股東的追索。因此在簽訂股權代持協議時,要注意三個協議條款的擬定:
1、在股權代持協議中,明確顯名股東享有的股東權利,并強調上述權利必須經隱名股東書面授權方能行使,如有可能,將上述書面授權告知股東會;
2、股權代持協議中,明確將顯名股東的股權財產權排除在外,避免顯名股東因死亡、離婚、股權被執行等事由發生時,給隱名股東陷入到財產追索的泥淖中難以抽身;
3、股權代持協議要約定違約責任。對顯名股東惡意損害實際投資人(隱名股東)權益的行為,要明確違約責任,這樣可以對顯名股東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避免顯名股東肆無忌憚濫用股東權利給實際投資人(隱名股東)造成損害。
股權代持雖然能幫助企業進行股權激勵,但是風險也是重重。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不過,只要能夠規避好風險,合理的完美的運用股權代持,就能使股權代持激勵的效果達到最大化,那樣也是企業所樂見的。
實際出資人和名義股東雙方對股權代持的這種行為都沒有任何的爭議,且公司的其他股東對此都知情并且認可,而且雙方所簽訂的書面的協議是完全符合合同法及其它的法律制度的,這樣的代持協議理所應當是具有法律效率的。因為公司法并沒有規定股東的股權不可以代持。
新三板股權投資騙局都有哪些?
股權質押后能否增資?股權質押增資可以嗎?
股權質押后還可以資產抵押嗎,有哪些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的適用問題具體有哪些
2021-01-13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交通事故認定后有異議超過了三天怎么辦
2021-03-25現金支票日期填寫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08我國對支票為何不設定保證的規定
2021-03-17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有幾種法定情形?
2021-01-19離婚后撫養費標準另一方無固定工作
2021-01-06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投保了交強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還有沒有投保必要?如要購買選擇
2020-12-26“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關于建筑工程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的法規
2021-03-22從一起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談起
2021-02-04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貨車貨運出險理賠所需的資料
2020-12-01新保險法與財產保險理賠有什么不同
2020-12-30保費分期和一次性繳清哪個劃算
2021-03-01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該土地上的建筑物等是否一并處分
2020-12-14什么是土地出讓金,土地出讓金如何計算
2021-02-01拆遷維權訴訟時效是幾年
2021-03-22戶口遷入多長時間可獲拆遷補償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