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變更債務如何承擔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變更債務承擔主要有三種形式:
1、法人說,即允許個人獨資企業成為法人,投資者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2、自然人主體資格延伸說,認為個人獨資企業不具有獨立的法律主體資格,而與企業投資者是同一法律人格。此時,企業和個人應該承擔連帶責任。
3、非法人團體資格說,認為個人獨資企業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而是享有相對獨立法律人格的非法人團體,具有自己特定的權利能力。此時,企業承擔相關的責任。
個人獨資企業非法人團休屬性的表現
1、人格的相對獨立性。作為獨立的經營實體,個人獨資企業而且能夠在民事活動中作出獨立的意思表示。不僅有自己的企業名稱,并且必須以企業的名義進行活動。有自己獨立的住所。投資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并不必然導致企業的解散;具有獨立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并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訴訟,承擔相應的責任。
2、財產的相對獨立性。企業財產是企業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應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個人獨資企業法》第5條明確規定:“國家依法保護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和其它合法權益”。個人獨資企業的財產,即投資者的投資和企業的盈利積累,在企業財務制度上是獨立于投資者個人其它財產的,企業在不違反業主意志的情況下可以獨立地享有占用,使用,收益處分權。
3、利益的相對獨立性。隨著個人獨資企業人格和財產的相對獨立,使個人獨資企業個有了相對獨立的利益。獨資企業的利益與出資人的個人利益在時空上有了較為顯著的劃分,尤其是獨資企業把經營積累的財產投入在生產時更為顯著。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變更債務承擔需要根據不同的企業組織形式來判斷。
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
個人獨資企業是一種很古老的企業形式,至今在商業經營中廣泛應用,它的典型特點是個人出資,個人經營,個人自負盈虧,個人自擔風險。個人獨資企業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個人獨資企業是一種普遍的經營方式,以其規模小,經營方式靈活,對社會生活有較強的補充性,來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特別近幾年來,西方國家越來越重視發展中小型企業,使個人獨資企業獲得了進一步發展。我國先后以也法律的形式對個人獨資企業進行了規范。1999年8月30日全國人大的十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該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個人獨資企業是指由一個自然人投資,全部資產為投資人所有,投資人以其個人財產對企業債務承擔無限責任的營利性組織。由于獨資企業在社會生活中的廣泛出現,個人獨資企業因債權債務涉訴現象比較多見。司法實踐中對民事主體的確認也產生了分歧。傳統的二元制民事主體確認受到質疑。二元制民事主體模式認為民事主體由自然人和法人構成。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市場主體也向多元化發展,出現了許多區別于自然人和法人的經濟實體,如合伙企業,獨資企業等等。
關于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是否能作為民事主體,學術界存在不同的觀點,主要有一下幾種說法:
1、自然人主體資格延伸說。認為個人獨資企業不具有獨立的法律主體資格,而和投資人是同一法律人格。
2、法人說。允許個人獨資企業成為法人,投資人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
3、非法人團體資格說。認為個人獨資企業既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而是享有相對獨立人格的非法人團體,具有特定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
自然人主體資格延伸說只看到了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主體的單一性,和業主對企業控制的單獨性,而將企業人格和投資人人格視為一體,沒有看到投資人和個人獨資企業的差異不可取。
法人說也存在問題,由于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財產登記制度,無法具體界定個人獨資企業財產和投資者個人財產的范圍,如果允許投資者對企業債務承擔有限責任,對債權人的保護不利,該說也站不住腳。
筆者比較同意非法人團體資格說,在現實生活中個人獨資企業已經作為一種獨立的市場主體,以自己的名義從事經營活動。其民事主體資格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
個人獨資企業一般應具備以下條件:1,要有自己的名稱。但是名稱中不能使用“有限”或“有限公司”字樣.在登記是也不能使用“公司”二字,以與公司區別開來。2.投資人要申報其必要的與開辦企業規模相當的經營資金,該資金不是注冊資本,是經營必須的條件.3.應有必要的生產經營場所和必要的生產經營條件.4.有相對滿足其經營業務需要的從業人員.從以上條件可也看出,個人獨資企業已經具備了企業的全部特征.將其視為民事主體去參加市場經濟活動,賦予其擬制人格,有利于擴大市場交易的規模和范圍.發揮它對市場經濟的促進作用,個人獨資企業有一定相對獨立的財產,一旦與外界發生糾紛,有利于債權人債權的實現.因此個人獨資企業能否取得民事主體資格取決于個人獨資企業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投資人對個人獨資企業承擔無限責任,使個人獨資企業具有較高的商業信譽。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才是社會組織取的民事主體資格的決定條件,法人有民事主體資格是因為其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個人獨資企業不能取得民事主體資格,是因為其不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這種認為是有失偏頗的。
其實,法人有民事主體資格,并不是因為其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只是法人的一個重要特征,是社會組織取得法人資格的結果,而不是取得法人資格的條件,我國民法通則把能夠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規定為法人的成立條件之一,是把法人的特征和法人的條件混在了一起.從本質上講,社會組織能否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從促成交易和保護交易兩方面考慮的.是法律規定的結果.因此我國法律將個人獨資企業賦予民事主體資格,我國民事訴訟法及最高院民訴意見,將個人獨資企業規定為其他經濟組織,可以參加民事訴訟,行使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人變更的承擔主要有三種形式,分別是法人說、自然人主體資格延伸說和非法人團體資格說。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公職人員可以繼承農村親人房產嗎
2021-01-14交通事故被撞主責可以訴訟嗎
2021-01-07股份轉讓與上市公司的收購有什么不同
2021-03-03小產權房獨家代理合同有效嗎
2021-03-05工傷保險死亡賠償有沒有時間限制
2021-01-17怎樣有效變更涉外離婚撫養權
2020-12-16告別人到法院要花錢嗎
2020-12-22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分配
2021-02-05房產抵押有什么流程
2020-12-23交通事故逃逸一般怎么處理
2021-02-26執行異議之訴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2021-01-16商標委托代理合同要約定期限嗎
2021-03-11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競業禁止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0-12-08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單位致使勞動合同無效怎么辦
2021-03-26試用期后降薪違法嗎
2020-12-16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什么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