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公允價值的運用在某些方面涉及彈性判斷,加之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太完善、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還較弱等,在實務運用當中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一)現階段我國在運用公允價值方面應關注的問題
1.公允價值準確獲取的條件尚不完全具備,公允價值仍難公允
基于活躍市場的交易價格,獲取的難度最小,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會出現市場價格失靈的現象,如處于財務困難的企業之間、關聯方企業之間發生的交易價格,在市場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容易形成操縱利潤的行為。而對于一些長期資產(如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等)來說,一般沒有活躍交易市場,獲取這些資產的公允價值信息要求會計人員進行大量的職業判斷,特別是商譽的判斷更為復雜,最終結果可能更多體現的是企業管理層的意志和會計人員的估計。此外,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回報率的要求存在差異,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這同樣導致在具體技術操作上難度較大,加之無論是貼現率的選擇還是對未來現金流的估計,均離不開對未來事項和不確定性的主觀判斷。但由于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太完善、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還較弱等,獲取公允價值的難度很大,公允價值仍難公允。
2.公允價值使企業盈余管理彈性增強,可能成為企業操縱利潤的手段
由于公允價值的運用在某些方面涉及彈性判斷,給企業管理層進行利潤操縱留下了可乘之機。如長期股權投資準則規定,對于按權益法核算的投資,當投資成本大于取得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時,不調整投資成本;當投資成本小于取得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時,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投資成本。筆者認為,在被投資單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確定過程中,需要較多的職業判斷,計算也較為復雜,投資企業可以通過對多個單項資產公允價值的“判斷”來影響總體凈資產的數額,從而影響初始投資成本差額的數額和方向。投資收益的確認會因為被投資單位凈資產公允價值難以取得或對其公允價值的“判斷”而被人為調節。
(二)運用好公允價值的幾點對策
1.強化公允價值準則執行中的硬約束
從我國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的情況來看,還存在著執行不到位的現象。部分公司對公允價值的確定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金融資產分類存在錯報以及信息披露存在誤導性陳述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公司甚至通過交易性金融資產來體現利潤,而通過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來隱藏虧損。因此,要完善金融工具重分類規則,或者調整公允價值計量順序,特別要敏銳感知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公允價值準則運用中出現的問題,強化公允價值準則執行中的硬約束。
2.注重成本—效益原則
對公允價值進行判斷的主要形式是現值技術的應用,因不同投資者之間、投資者與管理當局之間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不可能完全統一,對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也有差別,以及其他難以識別的因素的存在使其在技術操作上難度加大。相對于以憑證為依據的歷史成本,公允價值獲取的信息成本較高。會計信息要在成本和準確性之間找到一種能獲得最大效益的平衡,提供絕對可靠的會計信息只是公允價值運用的行動標桿而絕非其目的。因此,在實務當中,公允價值的運用要適度,對重要事項要盡量采用公允價值,同時不應排斥對歷史成本信息的運用。
3.完善公允價值運用的市場條件
公允價值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市場價格最為客觀,可靠程度較高,也是最簡便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基礎,所以應當努力培育各級市場,特別是生產資料市場和二手交易市場,從而使公允價值的取得更為客觀、直接。此外,我國在證券價格逐漸市場化的同時,利率市場化的改革亦獲得了很大的進展,可通過加快各種金融價格市場化的進程為金融衍生品的公允價值計量的實施提供條件。
4.培養公允價值觀,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
公允價值離不開基礎數據的支持,而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相關性和使用的恰當性也需要會計作出相應的職業判斷;會計職業判斷在會計原則的遵守、會計政策的選擇、會計估計等方面都有所體現,而對公允價值的會計職業判斷更多地體現在會計估計上。因此,要加強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幫助會計人員熟悉和掌握新會計準則,并定期檢查對新會計準則的執行情況,確保按照公允價值要求對會計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為投資者提供更加有用的決策信息。
5.制定公允價值的具體操作規范
我國應盡快制定公允價值的具體操作規范,盡可能詳盡地規定有關現值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事宜,增強操作性。在公允價值的報告與披露方面,應積極引入全面收益的概念并按照公允價值的原則編制全面收益表。筆者建議,上市公司在按照歷史成本原則編制利潤表的同時,還應按照公允價值的原則編制全面收益表。這樣,不僅能為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同時也避免了利潤表中收益波動的問題。
以上就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比較棘手的法律問題,而您又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律霸網有許多律師可以給你提供服務,并且我們律霸還支持線上指定地區篩選律師,并且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資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公承諾股東承擔法律責任的范圍是怎樣的
2020-12-26不合適的律師該怎么解聘呢
2021-01-29無期徒刑罪犯如何減刑
2020-11-09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怎樣理解購房合同中的不可抗力
2020-11-25改制股份制企業發起人協議書(示范)
2021-03-13房屋不動產房貸沒結清怎么辦贈與
2020-11-16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
2021-01-16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簡易程序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2挪用公款 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27高中學生死亡學校負責法律責任嗎
2020-12-01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機動車免除責任的確定有哪些標準
2021-03-02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電子保單是如何工作的
2020-11-24保險合同的關系人包括哪些
2021-01-10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保險經紀機構監管規定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