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執行中給付金錢義務的遲延履行責任的適用條件問題
(一)兩種代表性觀點的分析。對民事訴訟法第232條規定的給付金錢義務,遲延履行責任適用條件的理解,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把該條規定看作是一種強制執行措施,主張在執行中直接適用,“被執行人未按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人民法院除應強制被執行人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外,還應責令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①第二種觀點把它看作是一種民事責任,主張在裁判中適用,“首先在判決時,法律文書應寫明義務人要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②理解不同,對同一案件,將得出兩種不同的適用遲延履行責任的結果。
例一:甲因買賣合同拖欠乙貨款2萬元,屆期未償還而見諸訴訟,法院判決甲在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償還欠款及利息(利息按約定計算至還清之日止)。判決生效后,甲仍未付清貨款,乙向法院申請執行。
依第一種觀點,甲除了按判決償還欠款及利息外,還應承擔雙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的責任。其適用民訴法第232條的條件是只要被執行人未按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就應適用民訴法第232條的規定,生效法律文書是否確定遲延履行責任在所不問。而依第二種觀點,則甲僅需按判決確定的義務履行即可,遲延履行責任應在生效的法律文書中確定,亦即把民訴法第232條規定作為實體裁決的依據。由此可見,兩種觀點下對金錢給付義務遲延履行后果的適用條件截然不同。前者從法條的文義理解出發,強調被執行人不履行義務的責任,認為遲延履行責任的適用條件是“被執行人未按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后者則從民事責任公平的角度,強調一個違法行為只得承擔一次責任,認為債務人雖然未按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但法律文書無確定遲延給付義務的,也不能追究其遲延責任,其適用條件是“在法律文書中有確定的決斷”。兩種觀點在實務中都遇到難題:
就第一種觀點而言,重視法條語義理解,也能凸現民訴法第232條的立法目的,但面對下例則無法體現法律的公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并購公司的價值怎么算
2020-12-01原產地標記權屬于知識產權嗎
2020-12-10網上交通違章多久時間處理完
2021-01-21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速裁程序是一審終審嗎
2020-12-21專門人民法院可以審理行政案件嗎
2020-12-18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人身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3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弄清免責條款 保險合同上沒簽字鬧糾紛
2021-03-06教練車出事的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1-11保險理賠需要哪些流程,保險理賠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5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盡早為老年幸福生活買單
2021-01-21什么是一次性轉包土地
2020-12-21拆遷安置房如何交易
2021-02-23購買拆遷安置房時沒房產證怎么辦
2021-02-06河北農村拆遷補償有哪些
2021-02-07房地產企業對拆遷補償款如何進行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