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執行法官回避由什么人決定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官需要回避的,一般是由院長進行決定的,如果執行法官是院長的,由審判委員會決定。
第四十四條?回避理由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前三款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六條?回避決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回避,由審判長決定。
二、當事人如何申請回避
首先,當事人不能隨意要求審判人員回避,只能在出現了民事訴訟法第40條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而且審判人員又沒有自行回避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出回避申請。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有三種:
第一,參加本案審理的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回避。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只能以當事人的資格參加訴訟,不能同時又以審判人員的資格參加對案件的審判。審判人員是本案的當事人的近親屬,有可能為照顧親屬的利益,影響案件的公證審理。因此須回避。
第二,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應當回避。這種情況對案件的審判涉及他
個人的利益,不允許其參加對案件的審判。
第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時,應當回避。其他關系是指除上述關系外的社會關系,如師生、同學、朋友等關系。
審判人員與本案當事人存在這些關系,有可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不應該參加對案件的審判。
其次,當事人如果認為審判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有上述法律規定必須回避的情形,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申請,請求更換審判人員,申請可以用口頭或書面方式提出,申請中必須根據法律規定,說明要求他們回避的理由,法律規定當事人在案件開始審理之后,法庭辯論終結之前,發現可以申請回避的事實和理由,仍然可以提出回避申請。但是,如果當事人在案件開始審理時,已經知道審判人員及其他人員應行回避的事實和理由,只是在法庭辯論結束之后,認為自己可能要敗訴,才提出回避申請,其申請有可能不被給予接受。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官需要回避的,一般是由院長進行決定的,如果執行法官是院長的,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讀者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小區撞到人怎么認定責任的
2021-01-18送外賣的被打誤工費要怎么計算
2021-03-25婚姻法房產共有的情形有哪幾種
2021-02-24遺贈撫養協議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08假離婚算離婚么
2020-12-07大學里可否結婚
2021-01-27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婚前協議在哪里公證
2021-02-02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載同事上班遇車禍判賠153萬之律師說法
2021-02-10普通員工簽訂勞動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1-20無效保險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7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有哪些
2020-11-24誤報年齡保險有何特別規定
2020-11-15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農村集體林地可以承包給個人嗎
2020-11-24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性質是什么
2020-12-30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2劃撥土地轉讓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2020-11-27